影片字幕莫“喧宾夺主”

时间:2012-07-05 09:54   来源:人民日报

  近期,连续两部好莱坞大片《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都因字幕翻译过于“本土化”而引起争议,有人对这种翻译拍手称赞,有人则表示反感。如果说《黑衣人3》中的“穿越”、“Hold不住”、“地沟油”、“瘦肉精”还会引起观众的“会心一笑”,那么《马达加斯加3》中的“像小沈阳一样”、“赵本山的飞机”、“麻辣凤姐”、“星光大道”则明显会让观众产生“间离”效果,立马从影片观赏中游离出来。其实,这种使用时下流行语或网络用语的方式早在前几年的《加菲猫2》、《阿童木》、《功夫熊猫2》上映时就曾使用过,翻译中的“顶”、“粉丝”、“神马都是浮云”、“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等,都曾让作为影院核心观众群体的青年观众倍感“亲切”。

  我国曾经有过良好的译制片传统,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把外国影片完全用中国口音、口型“译制”过来,成就了一大批译制片经典,如《叶塞尼亚》、《流浪者》。不过,这种对“电影声音”带有干预性的译制方式多少破坏了电影原声,而且与字幕电影相比,译制片成本也高出许多。因此,今天的影院已很少能看到译制电影,取而代之的是字幕电影,这被视作能较好地保持国外电影 “原汁原味”的观影方式。

  如今,似乎是为了迎合年轻的观影群体,对外国电影的字幕翻译越发具有浓重的网络文化的色彩。这种字幕翻译的风格,可以说是当前网络文化盛行的小小佐证,最早出自民间无偿奉献、自愿参与的字幕翻译小组的“手笔”,而后蔚然成风。这些翻译有的一味追求“本土化”的“笑果”,而损害了观众对影片“原汁原味”的渴求,也让影院里的笑声变得廉价。

  可以说,字幕翻译的问题不在于是否使用这些“时令”语言,而在于能否用得恰到好处、用得与影片风格相协调。从这个角度上说,字幕“惹”起的尘埃要拂去不是太难,把握好翻译尺度就好。而此番字幕纷争透露出的另一个信息,更引人关注:什么时候人们对国产影片的呵护与喜爱也能达到这个程度?什么时候国内电影人奋起直追,让自己的电影也能拥有如此众多的铁杆拥趸?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