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着古龙的武侠小说长大的。
大约初二时,我把古龙的真笔和伪作翻完,总共84部。初三时写自己第一部武侠小说《张三的刀》,写到2万字,被老师没收原稿。高中时,很想学那些“古尤”,也去写武侠小说,冒名发表。如今当了记者,同样靠笔杆子吃饭,心境大异了。
但我一直相信,在许多人的心中,武侠的梦,是始终存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古龙的寂寞流浪,比金庸的宏大叙事,要吸引人得多。1985年古龙在醇酒和浓情中离世,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古龙的离去,也造就了更大的武侠神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个世界,岂非本该如此?
余生也晚。当年细读古龙时,我曾如此钻研古龙的笔法,学他一字一标点,三句一换行。当有一天,我发觉《白玉雕龙》比《白玉老虎》差太远时,就对同学断言:前者是代笔之作。5年后,偶尔在报纸上得知,《白玉雕龙》果然是古龙弟子写的。当时的内心骄傲,超过了考试中榜。
当了记者,我写体育文章,也喜欢古龙的风格。我把古龙武侠小说中那些特立独行的人生妙语,一一抄录下来,放在床头,每天细读。在咀嚼之间,青春的梦想还能回味,也就似乎能跳出日常的模具,活得更真实一些。读了古龙,仿佛就能忘记,包括自己在内的众生,不过是现实中的矮子罢了。
如今,家中的《古龙全集》早已蒙尘,也只有偶尔翻起,才想起那些年,我读过的武侠小说中,还有一个古龙。如今这个世界,武侠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少年们只知道周杰伦和LADYGAGA,连报纸都很少读,谁还去读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呢?
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武侠,看来只能像诗词、书法一样,生存于狭小的空间中了。花开花谢,人聚人散,都是无可奈何的。
这两天有个新闻,武侠大家温瑞安重出江湖。对此,我却没有激动。我对温瑞安的认识,早就停留在《惊艳一枪》、《布衣神相》、《四大名捕》中了。千字2000元的温瑞安,再也难超越当年的自己。就像我们,再也找不回武侠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