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作家:生得太早还是生得太晚?

时间:2012-05-18 10:48   来源:北京日报

  用十年划分一代作家,并不科学。“70后作家”这样的概念更是一种群体命名。但是,这一代人有着相似的成长和教育背景,有着相似的社会生活环境,即便创作上千差万别,仍然有着相似的共性。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70后作家从来就很尴尬,被夹在中间无所适从。对于60后来说,他们生得太迟了;对于80后来说,他们又生得太早了。没有赶上一个好时代、好机遇,左右不能逢源,得不到外部力量的支援,声音湮没无闻。

  在70后作家之前,上两辈作家实际上出道于集体主义话语时代,文化还没有商业化,作家发表一部作品,也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热潮,未必有多高多深的艺术水准,但借助集体话语的力量,推出了一批名作家。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社会话语日趋个人化,文学作品也很难掀起社会轰动效应。而此时作协体制改革,基本不再供养新一代专业作家,70后作家出道之际,就游离于体制之外。

  从成长教育背景来看,70后作家接受的仍然是传统大学精英教育,接受的是经典文学著作的熏陶。他们很难适应完全商业化的写作,骨子里仍然有着对严肃文学创作的执著追求。

  由于70后作家背负的传统文学包袱,使得他们成为从60后到80后过渡的一代,也不容易被市场包装。相比之下,60后作家抢占了纯文学的制高点,而80后作家因为是独生子女一代,容易形成社会热点话题,进而被迅速包装进入市场。80后作家的成长教育背景跟70后已大不相同,他们没有经典文学的包袱,尤其熟谙新兴图像文化,写作各种穿越、玄幻等网络商业类型小说,不会感到有心理障碍。80后作家是被商业过早催熟的一代,而70后作家早早被商业市场所遗弃。

  但也正是缺乏商业号召力,坚持下来的70后作家,会在纯文学创作上走得更远。上一代作家在题材上很多局限于民国、“文革”和历史,对当下中国现实书写则显得很隔膜。很多50后、60后成名作家都是作协体制内既得利益者,目前已是惯性写作,对当下经验的感受能力滞后,水准早不如从前。创作反映近三十年中国社会巨变的文学作品,这个重任落到了70后作家身上。

  如果说过去十几年对70后作家是不公的,现在这时代的不公却变成一种优势,也许到了70后作家为时代立言的时候了。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