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各地招生大战打响。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最忙的应该是招生办的老师们。不过,在山东济南一所民办高校,最忙的除了招生办的老师们,还有学校的学生们。因为他们也有招生任务,并且这招生任务还直接和评优,奖学金评定等等联系在一起。招生成绩好的甚至可以免除处分。(来源于中国广播网)
这所民办高校让学生为自己招生的做法一经报道后便引起了网民的强烈不满。学生进入高校是为了能够认真学习,为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并不是为学校来打工的。学校这样的做法对学生而言是极其不负责的。这不仅深深伤害了在校求学的莘莘学子和他们的家长的心,也违背了一所学校应该具有的教育良心。高校是教书育人的,不是谋取利益最大化的。一所高校如果连自己的办学目的都尚未明确,又何来资格去教书育人呢?笔者对于这所民办高校的行为持否定态度。
究这一现象发生的最大原因就是生源数量的锐减。与几年前的高考人数的巅峰期相比,如今参考人数逐年下降。与此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迅猛扩大,一两万的在校人数都是很普遍的。因此,也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考生人数的减少于本科院校的影响相对而言较小,对民办的高校而言就非常巨大。许多高校甚至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吃饭,少招一名学生就损失几千元。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民办高校就想尽各种办法来招生,因此也就出现了学生招学生的怪现象。
民办高校争取生源心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招生做法着实是不可取的。在这样的招生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招生成功与评奖评优挂钩。招生始终学校自身的事情,绝不该将其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更不应该用实习成绩、评奖评优这样的功利条件来压迫学生,使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在自己学业上。倘若学生在如此压力下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谁有该为此负责?与此同时,一个学生怎么可以因为招生优秀就可以免除处分呢?处分是在学生犯了严重错误后给予的警告,撤销处分是有严格的程序的。此高校的做法无疑是给学生一个消极的暗示:犯错不要紧,只要你们帮我招生就行,招的好,我还给你们奖励。长此以往,这样的高校怎么会培育出国家的栋梁呢?这所高校走出来的学生又有什么用人单位敢放心使用呢?学校这样做,最后损失的还是学校本身的信誉。
其实民办高校想要解决自己的生源关键还是要提高自己办学质量,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招生宣传终究只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不是根本性的东西。要想不愁招生还是要把学校办好,能够办出信誉来。笔者相信真正有信誉的学校,真正质量高的学校,生源还是滚滚而来的。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何时为生源发过愁?所以说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才是民办高校走出困境的最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