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旧人台上年年见

时间:2012-04-18 09:16   来源:新京报

  今年的金像奖主题是发展“新势力”,但最终获奖的全是老人家。65岁的许鞍华,65岁的叶德娴,凭借《桃姐》拿走第31届香港金像奖5个大奖,算是大获全胜了。从现场反应来看,不少人都觉得得奖理所当然,包括竞争对手《龙门飞甲》导演徐克在内。他们的反应,仿佛再也找不出别个比它更好。

  但审视《桃姐》本身,当你不再把它看作“香港骄傲”而是一部影片,你会发现它问题多多,甚至跟许鞍华自己的影片相比也是这样。桃姐这样的个性女子中,我们仿佛在《女人四十》见过,《桃姐》里市场买菜的场景,也原样照搬《女人四十》,却没有十几年前那部经典那么生活化了。《桃姐》也没有《千言万语》那样迷人的复杂语境,也没有《千言万语》那样广阔的社会触角。《桃姐》也没有《天水围的日与夜》那么素颜。对我来说,《桃姐》最要命的是基本上谈不上什么剧情结构,吸引观众的手段,基本靠人物魅力和那些笑话了。

  从本身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整个香港电影圈现在状态多么糟糕。在我看来,评委对《桃姐》的认同,其实在于许鞍华把一个这么难以驾驭的现实题材处理得像模像样,也在于很久没演戏的叶德娴的复出,也在于刘德华的小小进步,而不是给了作为一部好电影的《桃姐》。

  如果跟当代的纪录片相比,你会发现,《桃姐》对现实的探讨只不过迈出一小步,虽然这一小步对香港电影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在香港电影圈范围内,比如许鞍华学生张经纬的作品《音乐人生》——对于《桃姐》来说,《音乐人生》是给我更大震撼的影片。

  如果跳出香港电影这个小圈子里,当你跳到世界影坛视野中去,你会发现更多。我不觉得章明的现代派作品《郎在对门唱山歌》比《桃姐》差到那里去,但它却没有后者那么声名远扬,也没有那么多赞誉。但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上,它明显比《桃姐》的主仆情更靠近我们,视点也更加现代更加批判。相比而言,《桃姐》更像是几十年前的影片,连那种温情都十分相似。

  换个角度来看,从入围者的年纪上分析,杜琪峰、徐克、许鞍华这些旧人依旧是撑着金像奖的主力。这对这一届金像奖的主题“年轻新势力”来说,真是有点讽刺。徐克导演被问及这个话题时,他的反应是,这口号只是对于新人的一种呼唤:“我觉得,把这个主题提出来,是表示大家要注重这个方面,而不是说变成一个必然的事情。”

  这种对新导演、新演员的呼唤由来已久,却成效甚微。今年的最佳新人奖,还颁给了一位电影作品并没有太大说服力的歌手。去年的《打擂台》之所以获得最佳影片,除了触动香港人关于输赢的情怀之外,也跟影片是由新人导演操刀有关系。

  另外,旧人作品未见得有多新。获得5项技术奖的《龙门飞甲》,更像是《新龙门客栈》的一次还魂,而且魂还丢了,只留下一个形体或者说躯壳,想当年,《新龙门客栈》中响亮的“为这个没名没姓的年代干一杯”之类的台词至今还相当少年心气。《龙门飞甲》哪一句台词能比老的《新龙门客栈》热血?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年出现在香港金像奖上的港片依旧陈旧无比,比如冯德伦的《太极》、徐克的《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等,从名字上看统统带有旧时代的色彩。

  最要命的是,对于票房的天生敏感,给港片规定了一条甘愿平庸的保守路线,以上提及的影片的问题,挖到最后就是这个最根本的根源。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