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总动员令”。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任。要完成这一重任,改革文化体制是题中应有之义。
回顾近十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不难看出,决策层坚持始终将文化为广大民众服务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一直坚持将社会主义文化推向大发展和大繁荣,为广大民众提供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神食粮。文化体制改革已走过的路可分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2年11月到2007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随即,包括深圳在内的9个地区和35个文化单位成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2005年年底《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下发。随后,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新确定了全国89个地区和170个单位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走上全面推开的新里程。紧接着就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这一时期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七大至今。2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文化体制改革从此进入快车道,不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由此可见,文化体制改革一路走来,充分体现了决策层的高瞻远瞩,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将一个关键词带给广大民众,就是“公益性文化”。在“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们可以看出,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发展公共文化成为一大亮色。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无疑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目标。人们欣慰的看到,在深圳,“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的出现,让借书、还书如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方便;在云南,从2009年起,农民收到了来自政府的“文化补助”。省级财政每年将按照农民人均5角钱的标准,安排文化惠农活动补助经费,用于农民的基本文化活动补助; 在浙江,全国首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推出,让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了硬指标;在贵州,因独特的传统竹管乐器玉屏箫笛而闻名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制定出台了贵州省首个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文化发展成果。
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就是要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设施和场所免费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国是“出版大国”,而人均图书消费量却少得可怜。这一尴尬呼唤文化公益的回归。让公众回到图书馆,享受读书带来的好处,是积极应对人均“图书GDP”20年不变的制度选择。不仅如此,要更多地体现文化公平,让更多低收入的弱势群体也能走进公共文化设施,共享免费文化。杭州图书馆面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流浪者和乞丐,曾引发热议,而馆长褚树青一句“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的感言更是受到众多网友的热捧。
政府主导与公共财政支撑的公益性文化,使文化不再成为精英阶层的特权,图书也不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文化不是偶尔“组织下乡”,而是“常沙家滨”,“心连心”、“同一首歌”唱到老百姓的炕头;跨进电影院不再踌躇惦记腰包里的银子;遥控器这一头掌控越来越举足轻重的选择权和逆淘汰;让网上冲浪的感觉真正回归……所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不再远离寻常百姓,使各种文化在主旋律下求同存异、协调有序、兼容共生、雅俗共赏,使人民共同享受和谐文化的成果。除了加大投入外,公共文化场所还需更新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准,以人民群众买账不买账和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公益文化服务的标准。如今年如清明节期间,上海不少市民走进图书馆、美术馆,就是因为全程免单,服务不降,图书展品等都是新鲜出炉的,他们将其当作了“文化氧吧”。再如深圳南山图书馆海选读者参与购书,不仅尊重读者的自主权,更推动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建设,折射出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这些都值得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推进中借鉴。
我们热切期盼,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将越来越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公益性文化带来的乐趣,都从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那里得到启发,都能从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素质,进而增强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增添不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