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真情成为任娱乐打扮的姑娘

时间:2011-08-18 13:46   来源:西安晚报

  今年6月,河北省石家庄电视台第三频道《情感密码》栏目播出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片中的不孝子许峰激怒了观众。节目播出后,根据节目提供的蛛丝马迹,人们开始对“许峰”展开了“人肉搜索”。正当寻找毫无进展之际,“许峰”却主动找到了媒体,爆出《我给儿子当孙子》只是一家传媒公司花钱雇临时演员“演的一场戏”而已。(8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这样的事情早就不稀罕了。曾几何时,电视台的情感访谈节目泛滥成灾,有的故事越来越猎奇,更有甚者,没有真实故事就开始瞎编乱造,雇佣临时演员“演戏”欺骗观众。这种媚俗功利的影视行为,已经触及了道德伦理底线,对电视媒体的公信力而言是一种戕害。

  现在是一个娱乐甚嚣尘上的时代。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悲哀地写道:“当一切公众活动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本着娱乐的精神,我们原本应该平和地看待一些娱乐的事物,既娱乐了他人,又娱乐自己,一举多得。但,为了娱乐而不惜一切,为了娱乐而不顾起码的道德底线,连“真情”和“良心”这些元素都成为任娱乐打扮的小姑娘,这样的娱乐传奇,这样对于道德的趁火打劫,令人揪心和痛心。

  娱乐的道德血液何在?如是的舆论拷问其实这些年来不绝于耳,但“威力”却是鸡毛掸子打老虎。与利益和收视率相比,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似乎并不重要。不管反对还是不反对,节目都在那里,只要有猎奇的噱头,就不缺乏眼球。

  此类以虚构和夸张为手段、以炒作为主线、以提高收视率为目的的“情感游戏”,道德底线和公序良俗被践踏,已经到了一个要彻底规范整治的地步。早在2010年,广电总局下发文件,对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婚恋、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造假、低俗等问题“开刀”,在嘉宾关、内容关、主持关、播出关上都作出严格规定。通知一出,各大卫视当即做出反应,对相关节目进行整改。但“通知”的风声一过,一切卷土重来。

  事实证明,指望电视媒体的责任担当和自我整改并不靠谱,指望一纸文件撼动一条利益链条也无济于事,只能制度跟进,构建起一种预防和审查准入机制并严格落实下去,才有可能堵住这股炒作道德的娱乐“漏洞”。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