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样板企业百度再次遭遇央视的追问,自8月15日开始,央视连续报道了百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人工干预搜索结果,收受虚假网站高额费用致网民受骗,甚至,在利益驱动下,为虚假网站支招、钻空子。
央视已经是不止一次追问百度的生财之道,早在2008年,央视就曾曝光百度竞价排名允许没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购买关键词。2010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再次披露百度搜索服务的丑闻,百度等网络搜索服务商为假药网站提供竞价排名服务所得,竟占假药利润七成。
有人说,这是百度和央视的战争。也有人说,这是新旧媒体的市场背后的角力,是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利益此消彼长的矛盾冲突。即使如分析家们所言,上述事实成立,也并不能洗清百度在竞价排名业务上的污点。
被业界誉为“勒索营销”的竞价排名业务,不仅让这个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蒙尘,也正瓦解着人们对互联网这个“自由世界”构建的美好想象。这个出现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企业,一方面,用“财富”诠释着中国经济繁荣,代表着中国未来商业经济力量;另一方面,却又给无数网民带来新的困惑——标榜自由、平等的互联网世界,它的商业文明的底线在哪里?
百度竞价排名丑闻不过是互联网经济乱象的一部分。“网络水军”、“3Q大战”、“图书大战”等等,从近年纷起的互联网群架中,我们不难看出,以百度为代表的一批网络“权贵一代”,正以他们强大的资本和市场垄断地位,伤害着网络经济活动的公平与自由。当虚假信息可以竞价排名,“网络水军”可以扶邪压正,恶意竞争可以获得暴利,所谓正规经营、遵守法则还能有怎样的出路?
据互联网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垄断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在中国互联网上市市值总值中,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三大公司占70%。这些企业创造了新财富,也带来新问题,原本应该是互联网商业文明的守望者,却屡次突破商业道德的底线,任道德的血液迅速流失,所谓社会责任,并不是体现在企业经营上,而是秀在捐赠的舞台上。
中国互联网业界一位著名人士曾如此坦白:“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我们不希望中国互联网的英雄企业也是这样一类价值观的囚徒。不顾底线、“利”字当头的野蛮商业文化给中国现实市场带来了矿难、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不顾底线的互联网商业文化将给我们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