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武事件的一体两面

时间:2011-07-20 13:15   来源:中国网

  从世界冠军到街头卖艺的乞丐,张尚武的亮相,从踏上乞讨之路伊始,就注定要激起涟漪,引爆舆论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当细心的网友将这个不太真实镜像公之于众时,该来的还是来了。

  公共表情一如既往地走着流程,就像当初举重冠军冠军邹春兰当搓澡工、马拉松冠艾冬梅卖奖牌那样,从惊诧到同情,再到对体制深沉的叹息。只不过,张尚武似乎更纠结,因为光环的另一面,有着离经叛道的色彩,打架、偷盗、攀比、我行我素——这是媒体梳理他的人生线条之后,呈现给公众的几个切面。公共表情的元素,也突然涌进另一种声音,否定中夹杂着批判。就此,两种声音构成了张尚武事件的一体两面。

  一体两面所对应的,是张尚武事件所牵扯的两种事实,有外在的因素,比如体制层面的;也有内在因素,比如修养素质层面的。而这两种因素交融,除了早早地为“世界冠军街头乞讨”埋下了伏笔外,也决定了在社会意义上,舆论对垒在所难免。

  同情的人,表达着对举国体制和国家保障制度愤懑;否定的人,直言不讳地陈述着“咎由自取”的论调。两种声音,呈现清晰的二元格局,而这种格局,由并行不悖慢慢走向对立,其紧张程度也随着张尚武事件更多细节的披露,冲击着新的高度,所以,他一在微博上公开捐款账号,便激荡起两朵截然相对的浪花,里面不乏极端和奚落的措辞。

  一个双面性的公共议题,必然出现两种主流声音,问题在于,当两种声音之间缺乏共通的平衡通道,而一味沿着自己的线路突进,这是危险的。二元走向对立,对立走向极端,然后操持己见的群体单方面强调自己的正确,难免一叶障目,沉溺于观点意见的纠纷中,而不去探讨勾连两种声音共有因素,或者说发力角度,来寻求解决之道,不免有些浮躁。承认与尊重,并向着同一个圆心汇集,这是两个群体之间进行意见交锋的前提。

  成熟的舆论体系,要允许多角度逻辑思维的存在,更要有向心力。角度可以不同,但力要往一块儿使。李昌奎案中,官方和民间表现出一种对立,但实际上,二者都有自己的逻辑依循。即便是云南高院,在法律上它也有法律支撑,否则的话,你就无法解释,李昌奎既没背景也没权利,但云南高院还是要判他死缓。只能说,法律模糊地带的存在,可以裁量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时候,两个舆论主体的任务,不是争个你死我活,而是相互合作,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在法律和制度上使问题得到解决。否则,争议不会是终点,而只是过客。

  有时候,对某些争议性的问题,社会上的步调完全一致,声音完全趋同,是危险的,因为它会让持反对意见者噤声;当社会呈现两种不同声音,而它们之间又是单方面的对立不合作,没有换位思考的空间,也是危险的,因为它打破了二者通力合作的可能。张尚武事件的纠葛,牵扯到公共舆论成熟度,这一体的两面之间能不能找到同向性的因素,形成聚合,进而推动问题解决,对舆论是一重考验,而考验的结果,也将渗透到包括李昌奎案再审以内的更多公共议题之中。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