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热并非“一头热”

时间:2011-06-27 13:41   来源:齐鲁晚报
  今年高考中,山东省出台新规“冷冻”高考状元信息,国内顶尖高校北大、清华也不再享有详细高分考生分段表的优待,这让名校招生人员坐不住了,或向报社记者打探高分生信息,或呼吁高分考生与他们直接联系。

  其实,状元信息被“冷冻”之后坐不住的何止高校招生人员?

  高考分数一出,部分重点中学就主动向顶尖高校“推荐”学生,有中学打探到有十几个学生有望被北大清华录取后,还在校园内燃放起焰火;一些辅导机构也按捺不住,毕竟高考状元经验谈等形式的宣讲总能吸引更多的眼球……

  6月23日,教育部发言人续梅曾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然而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除了山东、广东、辽宁等一些省份下发禁令,不再有高考状元的提法外,其他各地的高考状元依旧纷纷“出炉”并被广泛宣传。在不少网站争相推出的“高考状元”频道和专题区内,各省区市的高考状元名单和故事逐渐丰满。这不得不使人疑惑,高考状元信息真能被“冷冻”了吗?

  “高考状元代表着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要报考,我们自然欢迎。”某名校的山东招生组负责人曾表示,高考状元的去向长期被关注,逐渐演变成公众对高校质量好坏的评判标准,名校抢状元实在迫不得已。状元上了哪所高校?几个状元上了哪所高校?状元为什么不去内地名校而去了港校?媒体对状元铺天盖地的报道不仅成为公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束缚高校的“紧箍咒”,让高校陷入了不抢状元不足以证明其实力的“怪圈”。而高考状元对一所高中而言,其意义更是不言自明。一个“状元”带来的声誉和荣耀,无形中拔高了社会对其本身办学质量的评价。

  在公众关注、媒体引导、中学热推、高校争抢的多重追捧下,“高考状元”这一符号延伸出更多的利益链条,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从中分一杯羹。这或许是高考状元畸热的主要原因。

  当社会都在关注状元时,也不妨听听状元自己的心声。山东省2010年文科状元高天艺就曾经说,如果再经历一次高考,自己不一定能成为状元,状元只是代表着高分考生这个群体。只要选拔人才的标准仍然“唯分数论”,高考成绩依然是升学的唯一依据,就容易出现对高分群体的追捧,这恰恰与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为高考状元热降温,还需要在源头找出路。(杨凡)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