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台湾亚东关系协会会长廖了以与日本交流协会会长大桥光夫在台北正式签署台日“渔业协议”,被台湾当局自诩为17年来台日渔业会谈的“重大突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法学博士纪焱17日在华广网刊文指出,结合该协议的谈判历程和签署的时间节点来看,台日“渔业协议”让台湾方面收获了渔权的“面子”,但在强化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方面却为日本方面赢得了“里子”,面对日本方面上述分化两岸、强化控制的策略,台湾当局应保持应有的警惕。
全文摘编如下:
4月10日,台湾亚东关系协会会长廖了以与日本交流协会会长大桥光夫在台北正式签署台日“渔业协议”,被台湾当局自诩为17年来台日渔业会谈的“重大突破”。从表面上看,该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台湾地区渔民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合法渔权长期得不到保障的困境,但该协议的谈判历程和签署时机却透露出更多的隐含讯息。
应予肯定,台日“渔业协议”对于维护台湾渔民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也是台湾地区渔民的传统渔场。但长期以来,台湾渔民在此区域的合法权益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动辄被日本方面以逾越其单方划定的所谓“执法线”为由而驱离甚至扣押。因此,台日“渔业协议”明确,未来台湾渔民在北纬27度以南的钓鱼岛海域,以及钓鱼岛周边12到24海里范围内作业时,不会受到日方干扰,作业海域范围增加约4500平方公里。在该区域,近三年年均有800艘以上渔船作业,收获估计超过4万吨。也正因为如此,岛内渔业团体纷纷表示,该协议对渔民是“一大利多”,“乐观其成”。
但结合该协议的谈判历程和签署的时间节点来看,台日“渔业协议”让台湾方面收获了渔权的“面子”,但在强化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方面却为日本方面赢得了“里子”,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