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日本横滨会见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这是胡总书记和连荣誉主席三年来在APEC会议期间的第三次会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台湾研究会理事赵念渝今日在华广网刊文说,至今记得,在2008年10月底当台当局宣布首次参加APEC的特使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全世界为之轰动,境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胡连会”将具有“重大意义”。
弹指间三年过去。三年来,两岸关系有了长足的进步,两岸关系从“大三通”到“大交流”,两会恢复协商,14项协议历历在目;60年阻隔烟消云散,百万陆客畅游台湾;大陆代表团接踵而来,台湾各界人士穿梭于海峡之间;世博会台湾馆门庭若市,一票难求,《礼记·中庸》十九章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凡此种种,皆有力说明两岸民众正进入“博学审问”之阶段。“博”者,广也,广泛了解,广泛沟通,广泛理解,广泛包容,唯“博学审问”,方能“慎思明辨”。借用连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两岸很多事情要“通通气”就好了。据连战办公室发布的新闻稿,胡锦涛表示,对于涉外事务,包括台湾民间组织参加非政府国际组织问题,应经过两岸沟通协商,如此,有些不必要的内耗和不愉快的事情就可以避免,有些问题也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文章指出,《汉书·郊祀志下》云:“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通气”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唯“多通气”,方能“避内耗,积互信,创双赢”。据此,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坚持“统一”终极方向。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两岸摒弃历史恩怨,超越政治分歧,义无反顾地团结在一起。我们应该正视历史造成的现状,但,我们同样应该认定,两岸统一或统合,实现中国的统一和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两岸交流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正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所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当铭记中山先生当年的呼喊,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应当履行的责任与义务,都应当以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增进民族整体利益为己任。这样,我们才能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无愧于子孙后代”。
第二,坚持反对“台独”。毋庸讳言,对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就是“台独”分裂势力,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行径曾多次引发两岸关系紧张动荡,至今仍在极力阻挠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甚至企图卷土重来。“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的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难以从根本上稳定下来,两岸关系就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和倒退的风险。因此,从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出发,从确保台海稳定的共同需要出发,两岸必须发出明确的信号:1)拒绝任何形式的“台独”行径;2)反对和遏制“台独”是两岸的共同需要,也是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华儿女必须采取的坚定态度;3)警惕海外某些势力利用“名称术”在两岸之间挑起事端。
第三,行稳致远。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荀子·天论》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顺应民意,两岸“化干戈为玉帛”;注重民生,两岸求和平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发展规律只有一条:那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珍惜目前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其次,“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虞”。两岸关系改善的时间还不长,和平发展局面也才初步形成,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还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两岸关系有其内在的需求和规律,或快或慢,情有可原,要谋求和保持一种稳定的发展,尽量避免出现波折,更须防止停滞与倒退。其三,“重积德则无不克”。当今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就是大方向,把握这一大方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两岸之间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保证并非来自外力,而是来自两岸自己,简言之,就是来自“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这一精神。善政,善治,多通气,切勿画地为牢,“避内耗,积互信,创双赢”,共建“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如此,两岸携手,必然是无往而不克,只有行稳,才能致远。(赵念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台湾研究会理事)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