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弘仪现象反应“台独”的邪恶及悲哀

时间:2010-11-12 09: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绿营名嘴郑弘仪用“三字经”骂马英九引发的选举政治效应,仍然在持续中,让台湾此次冷清的选举增加了些许热度,在这场低级的粗口事件中,“台独”基本教义派应该是最激动的一群,他们有样学样发挥所长,在日前的扁系台北大誓师中,“龟儿子”等等粗口此起彼伏,不知情者可能会以为这是台湾某个“心灵成长组织”的“精神治疗”活动。

  

  香港中评社11日刊文指出,郑弘仪爆粗口,是一种“台独”阵营里的新兴现象,可以称之为“郑弘仪现象”。 “郑弘仪现象”基本反应出“台独”基本教义派内心的邪恶谋略,也反应出他们某种怕“台独”幻梦破灭的恐惧总合。

  

  全文摘编如下: 

  郑弘仪重新挑起了“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政治热情,原因当然不仅仅是“干XX”或“龟儿子”这些下三滥的粗口,而是这些粗口后面的真实根源。根据郑弘仪的逻辑,他会爆粗口是因为马当局补助大陆学赴台每月3万元新台币的奖学金,而台湾学生却“苦哈哈”,因此他忍不住。虽然事实证明郑弘仪说的是谎言,但他完全不在意外界对他说谎的指控,他也不会在乎事实真相如何,他要的是政治动员的效果,只要能够将绿营支持者仇视大陆的激情动员起来,他就成功了。郑弘仪没有隐藏他的观点,他要挑动的还是两岸对抗,这次的对像是两岸青年学生。
  
  可以这么说,郑弘仪爆粗口,是一种“台独”阵营里的新兴现象,可以称之为“郑弘仪现象”,这个现象与过去“台独”份子的粗口事件有所差异。在亲绿的地下电台政治评论节目里,主持人爆粗口可说司空见惯,甚至在选举场子里一些地方性政治人物爆粗口,美其名是拉拢与乡亲距离的某种奇特方式。但“郑弘仪现象”与过去有本质上的不同,它产生了两种效应。

  对民进党的冲击方面:一、郑是台北某电视台的绿营名嘴,也算是高级知识份子,这类型的知名人士公然在讲台上爆粗口的,在过去绝无仅有。在之前的政大助理教授庄国荣,爆粗口还只是在人群之中的即兴言论;二、郑弘仪的粗口事件带来了绿营政治生态的奇特变化。在庄国荣事件中,还有不少绿营人士不以为然,庄国荣从此销声匿迹。而在“郑弘仪现象”中,民进党由党中央到主要政治人物,多数装咙作哑,少数挺身为郑辩解,甚至还有极少数附和者,让外界叹为观止;三、“郑弘仪现象”也给绿营权力结构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在过去陈水扁执政时期,郑弘仪这一类的人,顶多扮演工具性角色,为陈水扁摇旗吶喊,但如今形势反客为主,整个绿营、整个民进党似乎已匍匐在名嘴的脚下,受名嘴的宰制。可以说,民进党已被所谓的名嘴绑架,毫无反击能力。 

  

  而在两岸关系方面,“郑弘仪现象”也突出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困境。自民进党在ECFA问题上与国民党的经贸政策较量节节败退、在两岸人员交流方面的“三通”政策也节节败退后,“台独”份子已完全失去两岸关系的发言权。“台独”份子只能采取更激烈的言论与手段,遏止继续在国民党主导下两岸关系朝更友好、更良性、更紧密的方向发展。而“郑弘仪现象”显示,“台独”份子已由制造台湾内部的族群仇恨,转向煽动两岸之间的人民,他们企图用激化两岸民众的方式,遏止两岸关系的持续扩大与和平发展。

  对绿营与“台独”份子而言,它们的权力与利益来自于两岸对抗,一旦人民都看清他们的诡计,“台独”份子也将失去它们生存与发展的能量。“郑弘仪现象”基本反应出“台独”基本教义派内心的邪恶谋略,也反应出他们某种怕“台独”幻梦破灭的恐惧总合。

  更值得注意的是,“郑弘仪现象”只是“台独”份子企图激化两岸人民,遏止两岸关系持续良性发展新一波浪潮的开始,至于这波“台独”份子煽动两岸人民的浪潮能走多远,外界认为有限。但“郑弘仪现象”在不经意间发出了一道讯息,“台独”份子挑拨两岸关系的诡计已经启动了。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