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峡论坛5月15日至22日在福建举行,被称为“历来规模最大两岸交流聚会”的这场盛会,聚集了台湾企业界与各界民间人士,其中各党派代表成了新闻的亮点。台湾《工商时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在众多与会代表中,国民党副主席、桃园县长朱立伦及台中市长胡志强、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等人尤其闪亮,抢了最多的镜头,同时他们也发挥了“名人效应”,把这次盛会的新闻热度拉高,因而引起广泛的注意,扩大了盛会的影响力。
社论说,这次海峡论坛的主题是“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基本执行方式是组织两岸民间各行各业进行全方位的“大交流”,截至目前为止,它已达成了下列成果:
第一,建立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两岸之间目前已有两个主要的交流平台,一个是海协会与海基会组成的“两会平台”,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组成的“国共平台”。这两个平台是属于政策性的。如今,以海峡论坛为基础所建立的新平台则是属于民间性质的,它理应能忠实反应民间对两岸关系的真正看法,而对政策面带来实质的影响。
第二,创造了一块两岸关系的“实验田”。本次海峡论坛举行的地点福建,此刻正在牵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该经济区主要面向台湾,准备首创与台湾进行产业对接,并就两岸交流新举措,在此做“先行先试”。换言之,“海西”是两岸关系的一块“实验田”。它理当能以全新的思维,为海峡两岸试验出具有突破性的合作交流新模式。
第三,开启了一种多元化的两岸交流架构。本次海峡论坛的课题,广及经贸、航运、区域经济、文化、艺术、教育、民俗、旅游等层面,堪称为历来题材最丰富的两岸交流盛会。由此也描绘出一种多元化的两岸交流架构。它应该可以升华为一种新的生活样态,而为两岸民众带来实益。
在上述的基础上,大陆准备未来每年都举办一次海峡论坛,主题将锁定既有的“民间基层全方位大交流”。至于举行地点,亦以福建为原则。
社论对此表示基本表示认同,但也指出:为了促使海峡论坛能对两岸交流做出更大贡献,我们也要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海峡论坛应考虑在两岸轮流举行。这也是台中市长胡志强于本届论坛场合公开提出的看法。具体地说,如果海峡论坛每来年在台湾举行一次,则台湾人士将成为“共同主人”,享有一半的“主场优势”,如此必较能畅所欲言,更多地反映台湾民间的真正需求,而使两岸关系发展更加贴近民众。否则,海峡论坛持续在大陆举行,台方人士一直是客人,基于做客之道,发言总有所保留,也可能使论坛结论失真。这毕竟会使辛苦筹办者事倍功半。
其次,应将经贸设定为论坛主要课题。在两岸各项交流中,经贸无疑能为两岸民众带来最大也最看得见的福祉。在这个前提下,未来的海峡论坛不但应以经贸作为首要课题,且应尽量以突破性、前瞻性的经贸课题作为讨论的焦点,以期对两岸经贸发展,发挥实质性的带动作用。诚然,海峡论坛之首次举办,突出一下政党人物,有助论坛造势、宣传,乃无可厚非。但长远来看,应尽早让经贸“担纲演出”,那对民众才真正最有实益。
社论最后强调,还有一项建议就是让海峡论坛首次的举行地点,福建或“海西”,确实扮演“具经贸魅力交流平台”的角色,而不只是“一年一度发热”的两岸交流平台。因此,“海西”建设计划,包括其与台湾产业对接计划应赶紧推动落实,必要时应成为下届海峡论坛之重点课题,以凝聚两岸人士智力,收集思广益之效。
浏览精彩评论 点击进入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