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卫生署署长”杨志良3月8日举行临时记者会宣布请求辞职,表示自己“力有未逮”,“不应尸位素餐”。请辞第二天,杨志良终于道出“频繁选举,祸国殃民”的真心话,发表声明炮轰岛内天天选举、选票绑架政策、官员难有作为。声明一出,打破了“皇帝新衣”的沉默,引发岛内对于频繁选举的连环式反省:是选举之错?还是政客无良?抑或民主素质欠缺?如何令选票发挥选贤的功能,而不是沦为权力的赌注?
高官求去斥选举
台湾的全民健康保险制度自1995年开始实施,可称是台湾百姓最大的福利,也是台湾引以为傲的“台湾奇迹”之一。因为物美价廉,大概是买十付三的比例,所以超过97%的百姓参与保险,看病、住院、手术甚至长年洗肾(透析)都无后顾之忧。杨志良曾经参与打造这项制度,但自2009年他上任后,却提出提高健保费用,即官称的调整健保费率、实施第二代健保方案。
涨价,老百姓当然有怨言,而民怨又是选举中对手的攻击利器。要选举了提涨价?因此,有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大骂杨志良“白目”、“是民进党派来的卧底”,要他为国民党连续几次的选举失利负责。但杨志良是个硬脾气,坚持健保费上调,因为再不改变,健保制度就要“全面崩盘”!原来,健保之花一直开在连年亏损的土壤上,健保局统计现在每个月亏20亿元到30亿元(新台币,下同),到今年底累计亏损将超过1000亿元。健保难以为继早已不是新话题了,但年年有选举,谁敢提涨价?
杨志良一直是个敢得罪人的官员,敢回敬记者“希望有点水平,也有点伦理”,敢说“我觉得这个社会是白目又滥情”,这一次他端出二代健保方案,煞费苦心地设计出中低收入者不涨或少涨的条款,即59%的人不受影响,但杨志良的上司向社会提出了75%不涨价的承诺,杨志良闪电请辞,声称“长官比记者难搞”。
虽然上司包括马英九都众口一声挽留杨志良,但杨志良不太买账,请辞第二天还是出了重拳,他发表“频繁选举,祸国殃民”声明,指责政策遭选举绑架停摆,政治人物为选票置政务于不顾,直指选举的种种弊端。
引发连环反省潮
杨志良请辞瞬间将健保话题引向反省选举,民间街谈巷议,媒体连篇累牍,高官纷纷回应,蓝绿都要表态。民调显示,四成四民众认同杨志良的观点,泛蓝支持者五成九认同选举太多会影响政策推动,泛绿支持者则有四成三同意这样的看法。至于选举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六成七民众认为选务工作耗费社会资源才是最大的选举之恶,其次是政策因选举转弯与造成社会分裂对立,比率各为四成五与四成三,还有一成六觉得选举太多会导致家庭失和。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选举考虑”让台湾走不出停滞循环》,社论指出,多年来,不论是哪个政党在位,几乎只要遇到选举,公共政策该做的不敢做、公用费率该调的不敢调……2008年选举前,全球油价飙涨,当时当政的民进党因为担心影响选情,油价冻涨5个月,结果台湾“中油”总共亏了数百亿元,更不用提宣布停建“核四”,造成近5000亿元新台币的损失。按照部分政治人物的逻辑,无论谁执政,除了减税、提高老人津贴之类的议题,其它的应该永远都不能谈吧?因为选完“五都”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选举,每个选举都有禁忌,都不能谈费率、税率的改变与调整,民进党不敢,国民党一样也不敢,那台湾就干等在这里,什么都别做好了。
岛内“政治新星”朱立伦也在第一时间表态“我全力支持杨署长,杨署长一定要留下来!”朱立伦说如果台湾年年选举,每次选举搞个大半年,每天谈选举,台湾成了选举岛,这是对全民不利的。他表示特别赞同杨志良的话:“台湾不能随着选举起舞。”
马英九公开表示赞成简化、合并各种选举,并两度主动联系杨志良,告诉杨志良“不要急,不要冲动”,约杨志良面谈健保改革方案。台湾选举部门官员赖浩敏也马上拿出方案: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与民代选举不排除合并举行。
剥茧抽丝谁之罪
合并选举说说容易,即使简并了,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也不太乐观。台湾上世纪五十年代开放省、县、市议员以及县、市、乡、镇长的地方公职选举,八十年代公布《选罢法》,1989年民意代表全面改选,1994年开放台北、高雄市长选举,1996年首次选举领导人。台湾在为时不短的选举历程中,也有过简并选举的尝试,比如2005年首次实行“三合一”选举,即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选举同日举行,2008年第七届民意代表减半。但合并减半之后,2009年民意代表两次补选、“三合一”选举、2010年两次民代补选、12月“五都”选举……仍然年年都是选举年。
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公职人员本是接近于公平、公开的制度,但如今在岛内却为千夫所指,这令人深思。《联合报》发表评论高喊“选举无罪”,指出:选举频繁固然伤害可见,真正的问题却是在政客操作选举的手法恶劣,未必在选举的次数多少。
评论说,台湾的选举有三大问题:一、从认同开始分裂,被政客无限上纲操作成战争;二、任何争议政见皆不能相辅相成或截长补短,皆成了零和大战;三、民意代表不论自己究竟能代表几分的民意,皆极尽污辱官员人格之能事。
因为选举,就不敢执行利于长久的政策,就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就要不择手段打击对手,就要煽动选民选边站,就要制造仇恨凝聚人气……这的确不是选举本身的问题,是恶质选举文化的发酵。如果候选人认为选举就是选战,哪怕洪水滔天,为求选赢不计后果;如果选民视买票为常理,不请客不送礼不去投票;如果监督部门法难责众,没有效率,那么,这就不是选举之罪,也不是“频繁”之罪了。
选举、选举,多少恶行假汝而行?令选票真正铺就选贤荐能的阳光道,还要穿越多少道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