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令人叫好的战绩:入冬以来,在西北大漠展开的一场空军体系对抗演练中,兰空某导弹旅接连击落突防“敌”机10多架,自己则无一战损。
然而,若无反思,胜利亦索然无味——
硝烟未尽,弹道有痕。该旅官兵及时回放对抗中的若干细节和问题,这场该旅列装新型地空导弹装备以来,参加的规模最大、对抗程度最高的演练,在官兵头脑中激起了波澜……
一次出其不意的机动部署,为何险些被端掉阵地——
训练存在“鸡肋”,上战场就有“软肋”
“不好,阵地可能已暴露!”演习中,该旅指挥所刚将某导弹营部署完毕,却又不得不命令该营迅速撤离。
电子屏上的空情态势图显示:数架“敌”机正直奔该营新开设的导弹阵地而来。半个小时后,“敌”机把部队刚刚撤出的阵地炸开了花。
好险!指挥员惊叹之余却又感到纳闷:这次夜间机动部署旨在出其不意,为何被“敌”发现部队行踪并炸掉了整个阵地?
很快,导演部的一份评估报告传了过来:该营占领阵地时未严格执行“灯火管制”,生活保障车辆在野炊做饭时,暴露了阵地位置。
进一步追查,这个营在调整战斗部署时,可能暴露作战意图的行为还有不少:未将主战装备和假目标分散机动,到达阵地后伪装防护不及时……
无独有偶,另一个营在复杂电磁干扰下无线通信指挥中断,由于平时电缆光纤架设和撤收训练少,未能及时开通有线通信,贻误战机。
按说,比起操纵信息化新装备,这些导致失利的训练细节和基础内容,都不过是“小儿科”。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让部队“在阴沟里翻了船”。
“如果平时把这些训练内容看成可有可无的‘鸡肋’,上战场自然就到处是‘软肋’。”一番反思查摆后,该旅领导发现,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不少基层分队都存在“对信息化内容练得多、传统课目练得少,重难点内容很重视、简单细节则常忽视”等问题。
班师回营,该旅对此专门制订计划,进一步突出伪装防护、防核生化攻击等基础课目的训练,从战术运用到综合抗击,扎扎实实打牢部队战斗力基础。
一组数据和方程,何以成为“秒杀”对手的关键——
有正确的战法,还要有精确的“算法”
我军历史上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曾凭借一套出其不意的战法击落过多架敌机。曾经的经典战法,今天还能否继续显威战场?
“战法思想依然管用,不过打信息化战争,不仅要有正确的战法,还得有精确的‘算法’。”说起对抗演练中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该旅作侦科科长牛小亮感触颇深。
那天凌晨,“敌”机飞临该旅导弹阵地火力范围,旅指挥员掐着秒表计算攻击时机。当目标即将进入导弹最佳攻击位置时,指挥员果断命令雷达开机。很快,雷达锁定“敌”机,同时导弹阵地也因此暴露。
然而,就在“敌”机锁定阵地,即将发射导弹时,地空导弹长剑出鞘,一举“秒杀”对手。随即,弹痕消散,导弹营重归静默,潜伏待机……
“虽是毫厘之差,但胜利得来并非偶然。”翻出复盘总结材料中几张记满了数据和方程的表格,牛科长告诉记者,用这套算法综合推演武器装备参数和雷达设备获取的数据,他们对抓住“敌”机先发制人成竹在胸。
这场“算出来”的险胜,坚定了该旅指挥员依靠数据精确设计战斗的信心。他们进一步强化战场数据采集、分析,注重以科学计算辅助战法设计,把战法细化成算法。
后续演练中,针对“敌”远距离干扰、防区外打击等多种空袭手段,该旅官兵准确运用相应战法应对,经受住了真刀真枪的考验。
一名训练拔尖的指挥员,为何上阵却频频丢分——
丢不开“靶场思维”,练不出战场良将
对抗双方鏖战正酣,一个导弹营被该旅前伸部署在一处隐蔽阵地,打算作为关键时刻一击制敌的“王牌”。
带队的营长被旅里寄予厚望。军事理论考核,他在同级指挥员中名列前茅;指挥全营实弹检验性打靶,发发命中;军事课目考核,这个营屡屡拿金牌、破纪录……
“敌”机很快不期而至,两个编队呼啸着朝该营导弹阵地飞来。旅指挥所命令该营抓住时机抗击目标。然而,就在“敌”机闯入该营火力实射范围的紧要关口,这名营长未能果断下令,眼瞅着“敌”机从头顶掠过……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接下来的演习中,该营抗击15批次目标,竟有11批次属于无效抗击。
一名平时训练成绩拔尖的指挥员,为何上阵却频频丢分?旅党委分析认为,这既在于营指挥所对作战要素研究不充分,也与营长在指挥过程中患得患失、临机决断不果断有很大关系。
“‘贻误战机’的板子不能只打在一个人身上。”演习结束后,该旅党委由此对部队训练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检讨:衡量指挥员的实际能力,不能只抱着“靶场思维”去看训练优秀、考场高分,还要紧贴战场实际考察心理素质。
反思催生转变。去年年终考核,该旅对考核内容不预告,考核地域不固定,10多个课目不预设作业条件,大强度连贯实施。一场近似实战的考核逐渐展开,全面检验各级指挥员的战场决断水平、态势感知能力……(本报记者 李建文 特约记者 曹传彪 安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