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有着奇怪的差异,东岸羚羊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羚羊快许多。动物学家研究发现,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可怕的对手逼着它们更强大。
在军事领域,“东岸羚羊”的哲理同样适用。就训练而言,正如一位军事专家所指出:“一支军队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对手,而是没有‘可怕的对手’。”这个“可怕的对手”,和平时期主要指有狼性的蓝军。
如今,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建有自己的蓝军部队,虽然文化不同、军情各异,但大都习惯以狼作为标志,为何?恐怕与狼的习性不无关系。狼在出击前向来不动声色,盯上目标后则如影随形,哪怕忍饥挨冻,受苦受累,从不轻言放弃。独狼已很凶残,群狼更为可畏。有了这样的可怕对手,不愁红军吃不到苦头,长不了本领。正所谓“蓝军越有狼性,红军越有血性。”
以强手为敌,是让自己成功的捷径。对手越可怕,对抗越逼真,越能练出真本领。有资料显示,牺牲于空战的飞行员,大多是飞机在头10次空中格斗中被击落。1966年,以色列空军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模拟蓝军部队——“外国空军模拟大队”,在模拟对抗中屡屡重创红军,帮助飞行员成功避过“头10次”。在此后与伊拉克的空战中,以色列空军以1∶20的击落比率重创对方,蓝军的威名从此震惊世界。
从“红方必胜”到“红方常败”,当前“红蓝”对抗训练已经成为部队训练的一种基本模式,成为提升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如果蓝军不蓝,强敌不强,甚至红军一战即胜,蓝军一击就垮,对抗不激烈、走过场、无悬念,就会使这种重要的练兵手段流于形式。只有蓝军亮出獠牙和利爪,才能让红军练就捕猎本领;只有让蓝军不断破解红军的招数、击中红军的软肋,才能逼着红军更好地研析制胜机理、探寻打赢之道。
今天训练敢于求败,明日战场方能取胜。国外某训练中心建立以来,90%以上前来训练的红军都铩羽而归。可是,屡战屡败的红军越磨砺越有锋芒,战斗力水平节节攀升。这充分说明,小败小得、大败大得、不败不得。把败战中暴露出的问题解决在打仗之前,上了战场就会多一分胜算。所以,我军也应打造强大的专业化蓝军,充分发挥其“磨刀石”作用,祛除人为“红军必胜”的旧习,让官兵在败仗中感受战争、触摸死亡、吸取教训、增强本领,增加未来战争的胜算。
蓝军越“蓝”,红军才能越“红”。蓝军之“蓝”,不仅要在武器装备、力量编成等方面做到“形似”,更要在战术思想、指挥谋略甚至思维方式、日常习惯等方面做到“神似”。只有形与神兼备,才堪称“可怕的对手”,才是真正的砺剑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