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网29日发表一篇题为《亚太“再平衡” 美国的遮羞布》的译文。译文说,美国总统奥巴马为期8天的亚洲四国之行接近尾声,早前《华盛顿邮报》发表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汤玛斯?多尼伦文章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作出了概述,指出白宫推出这一战略的目的是想创造一个“安全而繁荣”的亚太,并从中获得主导地位。此外,文章亦称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并没有包含遏制中国的目的。对此,《外交官》杂志网站刊载了卡特政府高级顾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米塔伊?埃茨昂尼文章进行了驳斥。埃茨昂尼指出,对于“亚太再平衡”美国已然余力不足,而且,该战略绝对含有限制中国的目的。全文编译如下:
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他为期8天的亚洲之旅前夕,不久前卸任的总统前国家安全顾问汤玛斯?多尼伦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大体分析了美国的亚洲战略。在文中,他并没有提到“重返亚太”,而是用的“再平衡”这一新口号。据称,就亚太地区而言,美国现在能做的仅仅只把许下的承诺恢复到早先的,模糊的水平,而非继续给予新的承诺。例如,在该区域中驻扎的美军数量之前曾因被抽调到中东地区而有所减少,现在则是恢复到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之前的水平。强调这种“再平衡”的目的是为了安抚美国在中东和欧洲的盟友--美国并没有抛弃它们,更不会亏待它们,同时此举还能减少中国因“重返亚太”而增长的担忧之情。
对于这块“遮羞布”来说,问题在于它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无法掩盖住所有的地方。很明显,美国正在加强对于亚太地区的军事承诺。例如,在多伦尼的文章中,他自己就提到美国正在“扩张”海军军力,“加强”军事同盟与伙伴关系,并且在“加深”美国对亚洲安全承诺的同时通过构筑TPP来“进一步强调”经济与外交努力。
对于多伦尼的这篇概述,同之前的很多文章一样,更为严肃的问题在于它反映了美国对于中国与亚太地区的战略困惑。多伦尼称,有人“讽刺”美国亚太政策是为了限制中国,称“美国在限制其它国家方面很有经验--但现在美中每年的双边贸易额高达5000亿美元,这可不像是一个限制他国的战略。”但如果不是限制,那会是什么?多伦尼所说的美国寻求与中国构筑“具有建设性”的关系,这本就是一种很模糊的表述(但美国并不是唯一一个给予这样开放式表述的国家,中国“新型大国关系”的表述也同样模糊)。
再者,美国具体的表现也证明了它的言行不一。首先,美国与越南进行联合海上军演;其次,在奥巴马访问菲律宾之际,还将与菲律宾签署新的美菲双边防御协议;另外,就算美国不是对日本的军事建设表示支持,也是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管事实上日本此番举动已被中国视为挑衅;最后,在美国提出的TPP当中,几乎会囊括亚太地区的所有重要的国家,却未邀请中国。
的确,事实上美国的政策并非是在“限制”,更多地是自己一昧专断独行。“限制”是说,假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影响力范围,而仅当一个国家试图传过双方影响力范围的边界,或者想要介入界线不清的区域之时,冲突才会发生。之前,美国没给波兰、葡萄牙与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反苏联人士给予援助,是因为他们站在了限制线的错误的一边。而这些天来,美国却正积极寻求诱使一些被认为是同中国关系友好或者接近的亚洲国家,包括缅甸和柬埔寨,来加入美国的“阵营”。另外,美国自己也与越南结为盟友。美国还派遣船只和飞机在中国海岸线进行近距离的巡逻。尽管美国现在一再称其海空一体战计划并没有针对某个特定的国家而且怎么说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据很多与五角大楼关系紧密的智库所发表的文章显示,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无疑是针对中国的。而且,该计划也承诺要购买特定的军备,以应未来与中国的一战之需。
美国并不是第一个谈论和平、稳定、繁荣——以防万一——备战的主要大国。但当前最为欠缺的是某种更为清晰的迹象,能够说服美国和它的盟友们,特别是日本来改变自己的方向。如果说中国同意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争端与黄岩岛(欧美称斯卡伯勒浅滩)争端递交国际法庭或者其它仲裁机构来裁决,就能说服美国就此放松在区域中的军力发展,取消海空一体战,并也阻止日本发展自身的军力么?或者说之后美国还会为了防止中国使用武力阻碍公海自由航行或者武力收复台湾,坚持必须继续实施“再平衡”战略么?如果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自己不会去做这些事情,那么美国还会再纠结中国的政治体制么?美国会愿意同意中国在区域中的任何另外诉求么?
对于在何种条件下,中美两国可以和平解决双方分歧,并在防止核扩散、反恐、打击海盗、气候变化以及其它重要的共同经济利益方面促进紧密的合作,多伦尼在文章中并未提及。鉴于中美两国在国内问题上,一直都将精力集中在该集中的地方;另就美国而言,中东和欧洲——特别是乌克兰事件又引出一连串的情况——美国几乎无法从中再抽调出什么资源了,更不说用抽调的资源去维持“亚太再平衡”——兑现美国对亚洲的承诺了,这真堪称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