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多年,美军有4474人殒命伊拉克、超过2000人在阿富汗战场阵亡,但仍有“不怕死的”与五角大楼签约,续约者也大有人在。
对于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相关专家认为,“尚武”“报国”的热情、金钱待遇以及美军的兵员招募政策都在起着重要作用。
不乏“爱国者”
美国实行全志愿兵役制,兵员是通过类似职业招聘的方式募来的,军方和士兵之间存在着类似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契约。
但五角大楼也认为,招募不能完全依照商业规则办事,战争是意志的较量,钱可以买到人,但不一定能买到“勇敢的心”,而后者对战争尤其重要,因此,全志愿兵役制也离不开尚武传统。
美国不缺尚武传统,其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研究表明,出身军人家庭的青年更有可能选择当兵。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在国民警卫队服役。他在自传中写道,越战升级时政府发布了征兵令,有人应征入伍,有人想办法逃避。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我要为国参军!我的父亲曾为国家流过血,作为他的儿子,逃避兵役是一种耻辱。
值得注意的是,民众对军队的信任也是征兵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军队战斗力不强,形象不佳,就会打消很多青年人参军的积极性。而军队的战斗力越强,打的胜仗越多,民众对军队越有信心,青年人选择军人作职业的热情就越高。
2009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事正酣,兵员招募却创造了全志愿兵役制以来的最好业绩。分析原因,五角大楼将其归结为社会对军队的认同感上升。民意调查显示,民众此前对军队的信心指数已达到71%,高居各行业之首。
还需补充的是,当兵不是度假,伤亡总是躲不开的话题。对此,五角大楼除了以“零伤亡”为噱头外,还与报名者算“细账”。
“当兵后分配到战斗岗位的几率是50%,而遇到战争的几率只有25%;即使碰上战争,那上战场的几率也是50%;即使上了战场,也只有25%的几率受伤;即使受了伤,也只有25%的死亡几率。”也许正是在这样的侥幸心理下,许多“尚武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