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主要依靠核武器威慑力来维持“恐怖和平”的局面发生了很大改观。然而,全人类头上的这把核达摩克利斯剑依旧高悬。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下,世界核态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随着美国大选的再次临近,奥巴马,这位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美国总统,对美国核态势究竟作出如何调整,大家都在拭目以待。毕竟2009年,在其执政不足三个月时,他就同俄罗斯达成协议,启动了新一轮核裁军谈判,并宣布要开始实行“无核世界”构想。
奥巴马一方面要建立“无核世界”,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
事实上,关于缔造一个没有核武器世界的倡议,并不是一个崭新话题。因为自核武器问世起,不少政治家就先后提出过要销毁核武器。1945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艾德礼、加拿大总理麦肯齐就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应该完全消除原子能的破坏性使用。
同样2006年年底,四位美国前政坛巨擘也曾发起有关缔造一个无核世界的新一轮倡议。随后,该倡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成为热门议题。奥巴马表示愿意接受并且倡导这个理念,主张对美国多年遵循的核战略进行变革。这是奥巴马赢得大选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9年4月,奥巴马表示,美国政府将致力于推动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并将在这一过程中逐步降低核武器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这是自核武器在美国问世以来,美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明确表示要在全世界全面消除核武器,概括而言,奥巴马的设想主要包括大幅度削减现有核武器,切实强化现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最终实现无核武世界。
但问题是一年后,美国公布的《核态势报告》里并没有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是对于已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遵守不扩散义务的无核国家,美国不会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也意味着伊朗、朝鲜等没有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不在美国政府承诺的不使用核武器的对象国之列。难怪有评论指出,奥巴马提出无核化的目的之一就是给伊朗和朝鲜施压,想在道义上占上风。
奥巴马一方面要建立“无核世界”,另一方面又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相反,从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美国先后进行了三次地下次临界核试验。所谓次临界核试验,是指不形成临界质量、不发生连锁反应、不发生核爆炸的核试验。借助次临界核试验,试验方可推算出武器级钚或高浓缩铀等核材料在真实爆炸情况下的各种技术指标,可评定核弹头安全性,甚至模拟出核弹头实际破坏力。
核爆炸、蘑菇云,这些恐怖的字眼让人直接联想到1945年发生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灾难,但从那时到现在,60多年过去了,人们呼唤的“无核化”并没有真正降临,相反大规模核扩散的危机却步步紧逼。据估计,目前拥有制造核武器能力的国家至少有40 个,“核幽灵”曾多次与人类擦肩而过。
尽管“无核世界”倡议对推动核军控的谈判和裁军是积极的,也是奥巴马政府外交实践中的一个新支柱。但双重标准与充满利己色彩的乌托邦式构想,恐怕使核扩散很难就此止步,人类世界的无核之梦依旧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