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专家:技术进步提高美军特种作战成功率

时间:2012-05-11 10:23   来源:新华网

  “微创”是新近出现的医学名词,指创口微小的手术,其优点是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痛苦少。这恰如其分地形容出特种作战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方向。“微创”和“特战”一样,都是高科技开创的新天地。

  1980年4月25日,伊朗的子夜,停泊在伊朗附近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上的8架RH-53直升飞机转动旋翼,一架接着一架斜刺着升入夜空。此时,从埃及起飞的6架C—130飞机也取道沙特阿拉伯飞向伊朗境内的会合地点“沙漠1号”。在头一年的11月4日,美国与多年交好的伊朗反目成仇,伊朗示威者扣押了美国使馆的66人。在政治与外交的“放人”努力失败之后,卡特总统决定“抢人”了。

  美军的计划是直升机与运输机在“沙漠1号”会合,然后“蓝光”特战队员们乘直升机前往德黑兰郊区的“沙漠2号”,从那里奔袭使馆等地,救出人质。然而,不期而遇的沙尘暴成了美军的第一批敌人,在到达“沙漠1号”后,只剩下6架直升飞机了,这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最低数量。简易机场上一片忙碌,士兵们把装备物资从运输机搬上直升机。正在此时,3号直升机液压系统失灵,这意味着该机成了一堆废铁。这些士兵擅长的是打近战、抢人质,却修不了飞机。卡特总统接到报告后,只得取消行动。

  本来故事到这里还可以挽回体面,没想到更大的“乌龙”接踵而至:第一架C—130在即将升空的一瞬间,同一架直升机相撞,两机当即起火爆炸,机上有8人死亡,4人受伤。

  天已放亮,没时间了,美军丢下8具尸体、两架飞机的残骸和5架直升飞机,也把这次行动的绝密地图、侦察照片、无线电通信呼号和频率表都遗留在了现场。他们永远无法到达区区290公里之外的“沙漠2号”了。自然,美军成为全世界的笑柄,而伊朗也随即把人质分散到全国各地,营救的希望彻底破灭。“抢人”变成了“丢人”,这一对战美国兵的胜利直到今天仍鼓舞着伊朗人。

  31年后的又一个中东午夜,2011年5月1日,华盛顿的中午1时22分,巴拉克·奥巴马授权了突袭本·拉登的命令。他甚至自信地邀请许多重要官员到白宫战情室,看球赛般地一起观看袭击实况。2架MH-60黑鹰直升机载着“海豹”特种兵出发了。直升机是不为人知的“匿踪”款,噪声更低,也更难以被雷达侦测。

  这个“黎明突袭”行动的预案是:第一架直升机飞抵庭院,士兵自一楼开始攻击;第二架直升机于屋顶上方盘旋,士兵垂降屋顶。整个行动呈现一种“钳形”态势。不幸的是,现实与那一次伊朗之行颇为相似,第一架黑鹰直升机在下降的气流扰动下尾翼撞在围墙上。指挥员不得不让第二架直升机改降院外,与原先坠落于庭院的士兵会合之后——好在事故没有造成阵亡——像抄家一样破门而入。

  本·拉登虽然邪恶,却没有特种兵那么快的反应,士兵在二楼往三楼楼梯处看见了他,他当时“穿着一种在当地称之为‘库尔塔’的宽大睡衣袍”,他的妻子一边掩护他一边以阿拉伯语大喊她愿意代替拉登死去。那名士兵向女子腿部开了一枪,而第2名士兵则用HK416突击步枪准确射中了拉登的胸口以及头部。“GERONIMO(杰若尼摩)!”他们通过无线电报告说,那是击毙拉登的约定暗语。

  这次袭击花费了38分钟。汲取上次伊朗失败的教训,他们销毁了机密设备并引爆了故障直升机。随着拉登的遗体从卡尔文森号航母上葬入北阿拉伯海,自“911”后的反恐战争可以算作取得了标志性的胜利。在地球的另一边,奥巴马难掩兴奋地嚷道:“我们干掉他了。”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