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防部”说,五年后将实现完全募兵制。台湾《联合报》社论指出,这不仅是兵役制度的变革,也是“国防”理念的调整,甚至更是整个“生存战略”的改弦易辙。
募兵制释放的政策讯息是:任何形式的“战争”,无论主动被动,皆应设法排除。处此情势,“生存战略”的最高指导原则是“不让战争发生”,而不是诉诸战争。
募兵制的社会心理效应是:服役从“义务”变成“职业”,“全民皆兵”的社会意识终将淡出;募兵制的军备意义是:标榜“服务单位在户籍地附近,可以上下班”的军人,主要任募兵制实施务是维持军队的形式与低度的防御功能。这样的募兵制,是因台湾主客观情势的演变而形成;所以,未来台湾的总体“生存战略”,亦当随募兵制而改弦易辙,也就是应从“不惜玉石俱焚”,换轨到“追求和平双赢”。
募兵制其实是主张“台独”的陈水扁当局首先启动,已透露出台湾主客观形势的重大变迁。照理说,“台独”不能排除战争,所以“台独”不能废止征兵制;否则,难道要靠政治游行队伍里的“勇敢的台湾人”上战场,军队反而改采缩编裁员的募兵制?因而,当民进党以宣扬“年轻人不用当兵”来推动募兵制,即知“台独”已死。
社论指出,民进党对“国防”心理与军人形象的摧毁与伤害,可谓创巨痛深。过去几年来,“台独”的形象日趋沉沦,但“台独”的气焰反而不断上升,两岸关系因而剑拔弩张;民间不断质疑“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一股反战、畏战、避战的社会心理遂告形成。再者,民进党始终丑化军人的形象,动辄将“老芋仔”当作随时可以羞辱的政治稻草人,把高级将领当成政争筹码来操作。这类手法,使军人的荣誉感受到践踏,亦使台湾不可能诉诸战争。
其实,倘若不采“台独”路线,降低了战争的风险,提升了和平的条件,却是实施募兵制的环境。若能减低“硬国防”的军备负担,将资源移为台湾建设;则台湾建设本身,即是一种“软国防”。换句话说,不可仅从募兵制谈募兵制,而应从大幅改善两岸关系,建设台湾为“亚太平台”等更高的战略层次来谈“国防”,重新标定“台湾生存战略”。
社论最后强调,实行募兵制之时,亦是重建军人形象的关键时机。过去,民进党对军人形象的侮辱太甚,例如常以退伍军人的台湾给付为煽动社会仇恨的题材;如今,募兵制回归“市场机制”,民进党应可感知当事人将青春献给军旅的“价格”如何?然而,募兵制如今却是在“年轻人不用当兵”的民粹口号中启动,这仍是“好男不当兵”的口吻,也是募兵制维持素质的潜在危机。其实,台湾原是军人应当最受尊敬的战争边缘社会;然而,长期来台湾却是军人形象最受污辱及践踏的社会。如今,募兵制将逐段逐阶上路,这也到了必须重建并提升军人形象的时候了!
募兵制实施,其实也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政策宣示:两岸不能玉石俱焚,必须和平双赢!正因如此,“软国防”高于“硬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