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最近在香港出席两岸交流三十周年纪念大会,致辞形容三十年来两岸交流不平凡的历程。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这三十年来,两岸同胞大交流、大合作已然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历史长河中,三十年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对两岸关系来说,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时光。大陆方面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引领者,带领两岸千千万万的民众共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壮美的篇章。
评论摘编如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最近在香港出席两岸交流三十周年纪念大会,致辞时以此形容三十年来两岸交流不平凡的历程,相当贴切和生动。三十年前,台海阴云密布,同胞隔海相望,一湾浅浅的海峡彷彿成了无法跨越的天堑,而如今两岸实现直接全面双向“三通”,形成“一日生活圈”,每年有900多万人次往来两岸,年贸易额约1900亿美元。更令人瞩目的是,在两岸交流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2015年11月实现历史性会面,就坚持“九二共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积极共识,开启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的先河,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这一切丰硕成果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三十年来,大陆方面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脉动,主导和引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大大增强了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尤其在当下两岸关系因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而陷入僵局之际,大陆方面保持战略定力和信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九二共识”这个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维护了台海和平,维护了两岸同胞的福祉。
众所周知,1949年之后,海峡两岸同胞处于长期的隔绝状态,不少从大陆迁移到宝岛的民众都期待有一天能回乡探亲、落叶归根,无奈当时两岸处于敌视对峙的状态,乡愁成为台湾同胞挥之不去的梦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这首著名的《望故乡》不仅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对大陆深切的眷恋心声。
为打破两岸之间人为的隔绝,大陆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公益的观摩和经济交流。此后,绕道回大陆探亲的台胞,到大陆避风的台湾渔民逐渐增多。两岸交往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大陆方面对台方针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台湾同胞的强烈要求下,1987年10月14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两天后,大陆方面发出了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为方便和照顾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作出了规定。从此,两岸交流由暗转明,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经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为了推动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为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方面三十年来出台了众多惠台措施,始终秉持为台胞办好事、办实事的精神。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了便利台湾同胞来往大陆及在大陆居留、就业、就医,提供台湾农民、渔民向大陆销售部分水果、蔬菜、水产品的优惠,扩大两岸农业交流,缓解台资企业投融资困难,以及宣布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如今大陆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两岸利益交融之深前所未有。
由此可见,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正如张志军在谈到两岸交流三十年的其中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大陆的改革开放为两岸同胞扩大交流特别是台湾同胞来大陆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创造了良好环境。三十年来,一批又一批台胞来大陆谋发展,“西进”、“北上”、“内移”,在故乡的热土上耕耘收获。
现今两岸联系沟通机制虽然停摆,但大陆方面依然积极推动两岸社会交往。两岸关系越复杂,越需要加强和深化民间交流。纵观这三十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双方民间交流始终是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力量。今年以来大陆方面陆续制订了多项便利台胞在大陆求学、创业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两岸民间往来,加强了台胞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大陆的了解,有力地反击了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行径。
这三十年来,两岸同胞大交流、大合作已然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历史长河中,三十年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对两岸关系来说,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时光。大陆方面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引领者,带领两岸千千万万的民众共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壮美的篇章。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