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当局花费4亿元(新台币,下同)的“名师高徒计划”,因成效不佳即将在本月底落幕。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林昭祯的评论文章指出,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也无从预测,台当局何不打破成规,让学子在校就开始向外探索,通过毕业成果向企业递履历,不一定要职场实习经验才有助于就业媒合。请翻转观念为台青打造新的一里路,而非拘泥现况,踌躇自满。
评论摘编如下:
重视青年议题的蔡当局,除了力推的“18岁先就业方案”报名人数不如预期外,花费4亿元的“名师高徒计划”,也因成效不佳即将在本月底落幕。反观台湾虎尾科技大学的飞机系,不受少子化影响,招生抢破头、就业全垒打。大陆人爱吃小龙虾,2016年经济总产值超过6000亿,所以湖北有学校(湖北潜江龙虾学院)今年开办了小龙虾系。为什么听起来冷门的科系招生满额,但蔡当局投入大把钞票的就业辅导措施却白费了?
俗称“18岁先就业”的“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方案”,本是为了帮不知要升学还是就业的年轻人找定位,陈义虽高但罔顾现实。君不见广设大学,不就是因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对学校、家长而言,先工作通常不在孩子的生涯规划之列。而“名师高徒计划”被喊卡,主要是学习与劳务关系暧昧不明,加上类似的职训方案彼此竞争。相较于小龙虾系与大飞机系,显见台当局的青年就业政策不仅未掌握产业需求,更缺乏资源整合,难怪青年失业率是整体失业率的3倍。
这样一个不前瞻的青年就业政策,问题出在:第一、见树不见林,看到“盲目升学”,便鼓励先就业。第二是跨“部会”整合不足,台当局将就业区隔为进入职场前的准备、就业媒合与职训,以及创业辅导三阶段,分由台当局“教育部”、“劳动部”和“经济部”主导,表面上是循序渐进相互接轨,实则分工紊乱,诸如:台当局“劳动部”办职训,台当局“经济部”也办,彼此竞合且缺乏统一的证照管理办法。
第三是未能因势利导。产学合作不应只限在学校与企业联姻这个层面,配合产业政策培育人才更是重要,小龙虾系与大飞机系就是典型的例子。因应产业需求设置专门学科外,还可进行跨系合作,开发新蓝海,譬如台湾每年有3000名照护科系的毕业生,但长照人力始终不足,因为许多人认为照顾老人没前途,却没想到运用跨域合作解决高龄化问题也是门生意。例如照护系与信息系连手开发远程复健APP,或是与机械系合作设计辅具,抑或发展B2B的照护商业模式,就能带领少年头家走出一条新路。
停留在20世纪的政策思维,自然无视新的产业脉动与趋向,然而因此造就出的低附加价值产业与清贫一族,却可能被全球化的拉力,推着向外流动。其实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也无从预测,何不打破成规,让学子在校就开始向外探索,透过毕业成果向企业递履历,不一定要职场实习经验才有助于就业媒合。请翻转观念为台青打造新的一里路,而非拘泥现况,踌躇自满。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