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立法院”5日三读通过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将8年计划缩短为4年,金额也从8,900亿元(新台币,下同)降至4,200亿元,并在条例中纳入究责等条款,此案终获通过。台湾《经济日报》5日发表评论说,这是蔡英文去年5月上任后最重要的投资计划,顺利过关给了蔡当局点燃岛内投资引擎的钥匙,但能否顺利点火、点火后能否长远平稳上路,蔡英文的挑战才正开始。
企业与民众期盼增加投资,但更忧心投资缺乏配套,像是前瞻建设中争议最大、金额也最高的轨道建设,包括蔡英文办公室资政陈博志等人即不断呼吁台当局重新检视,这样的资源分配,是否真的符合台湾当前的发展需要?
在这样的氛围下,民进党以减少前瞻投资年限与调降金额,以及纳入究责条款,获在野党“立委”支持,但前瞻建设能否成功,这两项改变却非关键。前瞻条例虽只先编4年4,200亿元预算,但未来若要追加二、三期预算,只要不超过4,200亿元,经“立院”同意后即可实施。
蔡英文上任一年多即成功推动“前瞻条例”,这有利民进党在明年县市长选举时的表现,但“前瞻计划”在政治上是一把双面刃,若执行前缺乏详实的成本效益评估,执行时又缺乏推动效率,2020年总统选举时,前瞻计划的实施成果就会成为蔡英文连任的重大包袱。三年转眼即过,蔡英文的前瞻赛跑,就从今天开始。
抗议声中,民进党“立法院”党团靠着过半席次的优势,不顾外面军公教人员“遍地开花”的抗议声,强势三读通过公教人员年金改革法案。接着又马不停蹄要在“立法院”临时会中,完成“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草案”的审议。
尽管此前不分蓝绿的学者专家对计划提出强烈质疑,甚至前台当局领导人李登辉也批评“前瞻建设”目标不清楚,地方县市只知抢钱,要做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民进党依然不为所动,硬要推“前瞻”。
尤其是亲绿的民意基金会日前公布民调显示,8年8800亿(新台币,下同)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只有3成7的人赞成,有高达5成的人不赞成;在4200亿的轨道建设部分,亦有6成4的人同意应该暂缓,只有约2成2的人不认同。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有强大民意反对现通过轨道建设,若强行通过,“将是压垮声望的最后一根稻草”。对此,民进党当局同样“无感”,将“最会沟通的当局”的承诺弃若敝屣。
似是为了与民意基金会的民调较劲,民进党相应公布民调,先问民众是否赞成“前瞻建设”,结果只有33%民众赞成,不赞成比例为27.3%;但在询问对前瞻建设的5个细部项目的赞成度后,再问一次是否赞成前瞻建设,结果赞成度升高到65.6%,不赞成度为31.4%。民进党副秘书长徐佳青对此表示,这显示民众对政策信息的获取,跟政策喜好度有正相关。
民进党公布的民调明显有诱导性效果,能否真实反映民意大有疑问。若是民进党当局想要以此民调来自我安慰,甚至将之强行在“立法院”强行通过“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的重要凭借”,恐怕会成为游盈隆所说的:“将是压垮声望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然民进党当局不作此想,仍然坚信这是改革过程必会面临的阵痛。结果究竟如何,就让民众拭目以待。
民进党当局为了合理化“前瞻基础建设计划”,连诱导式民调的作法都出炉了。究竟民意是站在那一边?观察被视为期中选举的2018年县市长选举结果,就知道当潮水退了之后,是谁没穿裤子了。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