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前“交通部长”陈建宇的评论文章指出,可预料台湾“立法院”朝野各党在审查时将展开殊死战,但最后“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还是会完成“三读”。这时,轨道建设会是台湾灾难的开始,还是幸福的开端,值得大家深思。
评论摘编如下:
在大多数民调认为“前瞻计划”应退回台当局“行政院”重提;有6成民众认为轨道建设应暂缓;柯文哲市长也批评“前瞻”浪费,邀林全辩论之时,蔡英文当局仍不顾民意,硬要强渡关山。可预料台湾“立法院”朝野各党在审查时将展开殊死战,但最后“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还是会完成“三读”。这时,轨道建设会是台湾灾难的开始,还是幸福的开端,值得大家深思。
“前瞻计划”通过后,捷运和轻轨将在台湾遍地开花,而诚如柯市长所言,台湾真的需要10个捷运工程局来执行吗?毕竟每个捷运或轻轨计划,从通过可行性评估到真正开工会有相当大的时间差,难道台当局不能出面整合?加上现有北市捷运局近1375人须逐步缩减,机关也要裁撤,从台湾长远发展观点来看,妥善运用这批人力资源来完成未来的轨道建设刻不容缓。
在“前瞻”轨道中“都市推捷运”即有7个“直辖(县)市”15项计划,除基隆轻轨由铁工局主办,台北、新北、高雄已成立捷运局,台中、桃园亦有捷运工程处外,目前仅剩新竹及台南未有捷运专责单位,亦即新竹环线轻轨、台南绿线及另一期蓝线,尚有委托台北市捷运局代办的机会。是以从全台湾捷运局的统合到委办,如何让全台轨道人力资源不流失、未来各地营运维修人力不虞缺乏、产业链可建立,台当局能撒手不管吗?纵使柯市长邀林全辩论有其政治算计,又有何不可呢!
他国和地区的轨道系统或有借镜之处,但橘逾淮不见得仍是橘。台湾少子化已日趋严重,各都会区仅能按时机、实事求是提供不同的交通系统。
以“北捷”言,通车至今20年,投入1兆(新台币,下同),盖5条主线及2条支线,运输本业仍每年亏7至8亿元,难怪柯市长说“前瞻”捷运、轻轨“会亏得不省人事”。尤其高雄是台湾第2大都会区,红橘线去年才获利8000万元(不算折旧摊提),未来“前瞻”黄线花1445亿元,但营运每年要获利12亿元,可能吗?至于其他各直辖(县)市更不用说了。是以硬推“前瞻”轨道,未见日本之利,台湾先蒙钱坑之弊。
林全说,他从来没有说一定要把“前瞻”特别预算上限8900亿元都花掉,计划可以一个个来讨论,未来如果真的执行不到,钱就省下来了,并没有乱花钱。问题是,轨道建设已到各直辖(县)市允诺,地方诸侯也开了选举支票,未来还有讨论空间吗?台当局恐怕只有背书的分了?更不用说是不是钱沾还是钱坑了。
过往除陈水扁时代的蚊子机场、蚊子停车场外,轨道建设向来没有未经台发会可行性评估审核通过,即对外宣布要兴建的前例,更何况“前瞻”轨道计划大多数都还未经可行性评估,何不回归体制,放在年度公务预算,未做可行性评估者可以尽早做,通过台发会审查的计划,该给就给,既能符合实需,又不债留子孙,这才是走正道。
“前瞻”钱沾,轨道更是钱坑,主要在计划额度上兆,执行年期达10至12年,这是对下两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职权的剥夺。我们期待“前瞻”此一误谬,在台湾“立法院”审议时能充分讨论,如执政党强渡关山,国民党亦应主动提请“释宪”,还下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公道,毕竟“遵宪守宪”是执政者的义务,也是当局“依法行政”的基石。(作者为台湾前“交通部长”)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