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提出“三新”后,“砖头”是抛了出来,却未能在国际社会引出什么“玉”来。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的评论指出,在两岸误会未消、互疑未释、尚未建立高层沟通管道,且蔡英文回避“九二共识”的情形下,蔡英文任何新论述的抛出都是徒托空言,反而增加误会与互疑。
评论摘编如下:
蔡英文提出“三新”后,“砖头”是抛了出来,却未能在国际社会引出什么“玉”来。主因在于:一、“习特会”后的“新情势”已变得对台湾更为不利;二、面对大陆提出“未完成的答卷”压力,蔡抛出“新问卷”是希望扳回一城,但美国却不希望两岸关系恶化;三、在美国不力挺台湾的情况下,蔡提出处理两岸关系的“新模式”,显然意义不大。
首先,“习特会”后,中美关系改善。不幸的是,蔡的“国安”团队显然未察觉到“新情势”已与去年12月初迥异。国际情势的微妙变化,蔡英文与她的“国安”团队竟然无感,甚至还自我感觉良好,仍在路透社访问中提出要与特朗普“再通一次电话”,岂不贻笑大方?如此不识时务的“国安”团队,又有何资格再提“新情势”?
其次,不论是美国同意再度与蔡英文通电话,或是军售台湾F-35B垂直起降战机,蔡提出“三新”,或可称之为“乘胜追击”。但若在遭到特朗普打脸后,仍抛出“新问卷”,则恐怕连“狗尾续貂”都谈不上了。
在大陆近1年来利用“未完成的答卷”不断施压之下,蔡英文提出“新问卷”的主要目的,应是想要拉高台湾到与大陆平起平坐的地位。
在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议题上,尽管美国官员场面话说得漂亮;但是,美国政府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莫健衔命来台,他在公开场合只说他“期盼”台湾参加WHA,意思可能就是台湾只能自求多福。
笔者推测莫健的另一个任务应该是传话给蔡英文,希望她设法“缓和”两岸关系。不过,在4月29日返美前,他对蔡的路透社专访内容无疑会感到失望。路透社访问稿内容从整体观之,充满自以为是善意的隐含性敌意。同样地,岛内的专访内容显然无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只会让两岸之间的敌意更升高而已。
在两岸误会未消、互疑未释、尚未建立高层沟通管道,且蔡英文回避“九二共识”的情形下,蔡英文任何新论述的抛出都是徒托空言,反而增加误会与互疑。(作者为台湾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