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曹斯杰:台湾在历史断层破碎带被凌迟

2017年04月19日 10:4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香港中评社4月18日报道,立于台南乌山头水库内的一座日据时期日籍技师八田与一铜像,16日遭破坏断头,引发蓝绿互呛与日方关注。台南一中历史科退休教师曹斯杰17日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谈对台湾农业、农民的贡献,如果八田与一铜像断头要接回去,被肢解、推倒的蒋介石铜像就更应该修复。

  曹斯杰是台南一中历史科退休教师,在校期间曾任台南一中社会资料馆馆长。退休后曾出台湾公教退休人员总会副秘书长兼会务组主任,去年已辞退。

  曹斯杰表示,八田与一铜像断头事件发生,许多人拿多处蒋介石铜像遭到肢解、推倒相提并论,有些人以砍首铜像的手段,将八田与一与蒋介石当成不满殖民、威权统治的泄恨对像。

  他认为,撇开民粹对抗与仇恨情绪,如果八田与一因为殖民时期水利建设对台湾农业的贡献而受推崇,我们就该从人类历史、从对台湾农业、农民贡献的角度来看,不妨将八田与一的背景与属性与蒋介石相比。

  他指出,八田与一是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一名技术官僚,奉命来台执行日本殖民政府规定的台湾农业化政策,水利建设为增加粮食生产,目的是要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战争所需,台湾农民吃不到自己种的稻米,多数农民吃的是甘薯刨成细丝晒干的“甘薯签”,佃农的身分也没有改变,整体而言,台湾农民的待遇是被殖民统治所剥削的。

  再从人类历史来看,八田与一虽因然为水利工程设计,促使农业生产技术上有所进步,但当时在台湾生产的粮食,主要是提供做为日本军粮,水利灌溉的成果,却延长了亚洲地区的战争,也增加了亚洲地区人民被侵略的伤害,从这一点看,八田与一所执行殖民统治、支持侵略亚洲的农业政策,都是禁不起历史检验的。

  从农业看蒋介石,虽然行的威权体制,但也做了有利于农民的事。蒋来台之后,记取在大陆失败的经验,指派陈诚在台推动土地改革,375减租、耕者有其田,把台湾的佃农身分改为自耕农,在减租、减息之后,有自己的土地,耕作的大米可以归自己所有,也有能力养活家人,农民地位的改变、养家糊口的能力,都有巨大的进步。何况,蒋在位时,还兴建了石门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

  曹斯杰认为,从对台湾农民、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八田与一实无法与蒋介石相对;如果八田与一铜像断头要接回去,被肢解、推倒的蒋介石铜像就更应该修复。但在当下的台湾,因为政治操作与扭曲,蒋介石并没有八田与一的地位。有人对八田与一推崇、颂扬,却选择遗忘日本殖民、侵略的目的,以及统治台湾初期,无数台湾人民遭受杀害、迫害到惨烈历史。

  他质疑,八田与一铜像断头事件发生,台南市政府快速处理追凶、修复,再看拉倒、肢解蒋介石铜像之屡见不鲜及政府处理手法,政府哪里有考虑当年受惠于375减租、耕者有其田政策的老农及后代家人感受?

  曹斯杰说,即便是基于政治需要而“反蒋”,但蒋施行威权体制的当时,最支持的是美国,台湾的政治人物急于将蒋介石铜像肢解、断手脚时,对美国当年支持蒋的政策却不见丝毫的谴责,真是错乱的现象。

  曹斯杰慨叹,台湾民粹盛行,没有炎黄祖先、没有民族精神,丧失了原乡的灵魂。政治人物得了集体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不时的发作,当蒋铜像被断头、肢解时,可以听到有人高呼万岁,就是民粹与仇恨的发作。

  曹斯杰表示,台湾就在殖民统治、威权统治的历史断层破碎带中,被集体的扭曲、凌迟、羞辱,悲剧百出,大家也不以为耻;他认为,没有50年的正常社会教化过渡这个被扭曲现象,要想恢复民族精神,怕是难矣。他引《后汉书》卷对东汉光武帝进京一段描述:老吏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或能一表当今台湾识者之叹。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