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9日报道,自民进党执政之后,两岸官方联系几乎全面中断,然而大陆的对台湾民间工作依然没有松懈。根据媒体报导,大陆教育部与国台办等部门日前发布新规定,不仅开放各大学可自行决定招收台港澳学生的数量,更重要的是,除了既有的考试、个别申请等入学管道外,成绩未达录取标准的台生,得依各校规定注册为“预科生”,一年后通过学校考核便可转为“本科生”。以台湾现在僧少粥多的情况,再加上大陆的磁吸效应,恐怕会有更多的台湾大学面临减班、减系,甚至于关门的危机。
对于大陆的新措施,陆委会发言人则向陆方喊话,希望对岸能放宽对陆生赴台就读的资格限制,让两岸年轻学子能有更多接触与交流。从统计数字来看,台湾学生赴大陆就读的人数是逐年成长,2015年已经破万;至于赴台陆生,在马当局时期是逐年成长,但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下降,目前大约8千人左右。在可见的将来,赴陆台生持续成长,而赴台陆生则将持续下降。
赴陆台生持续成长,一方面,是因为大陆高等教育的品质已有相当水准,不输于台湾;另一方面,大陆经济成长的动力够,市场大,机会多,相较之下,台湾似乎没有什么太令人期待的前景。而赴台陆生持续下降,当然与政治因素有关,但陆委会的喊话,却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民进党对待陆生,一向是采取排斥的态度。国民党执政时,民进党“立委”在“立法院”内是激情反对,民进党更发布新闻稿列举七大理由:(一)排挤台湾学生就学机会,打击青年学子向上希望;(二)等同侨生加分优待,不公平竞争为人诟病;(三)没有在台湾缴税,却共享教育资源;(四)排挤现有教育资源,降低整体教育品质;(五)招不到素质好的学生,降低大学生的竞争力;(六)无法解决私校招生不足,反而更招不到学生;(七)打工问题繁多,排挤本地生工读市场。
这些理由其实没有一样成立,否则台湾应该拒收任何外地生,因为同样都会排挤就学机会、教育资源、以及工读市场。如果用同样的逻辑,那美国也不应该开放外国人去留学。学生交流,具有多层面、多价值的意义,不宜单从排挤观点来批判。更何况,陆生赴台要缴更多的学费,也没有占到既有的名额,更何况有些学校的研究所想要招生也不一定能招足。
现在民进党执政了,就忘了当初自己列举的七大理由,竟然喊话要大陆放宽陆生赴台的资格限制。我们认为,陆委会应该换个脑袋,好好想一想,为什么希望陆生赴台?希望哪些陆生赴台?又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诱因来吸引陆生?我们就以陆生参加健保一事为例。国民党执政时,民进党反对,但民进党执政后,开放陆生加入健保,却为德不卒,要陆生全额负担保费,反而让陆生觉得不是滋味。这就是没有换脑袋的结果。
评论认为,台湾陆委会已到了全盘检讨陆生赴台政策的时候了,而且应该以新思维来来规划,因为这是表现善意最佳的切入点。开放陆生赴台,其实应该从战略高度来理解。陆生赴台念书,停留时间比较长,对台湾的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能有比较深入的体会,这些生活的经验会内化成为对台湾的喜爱与认同。我们从诸多陆生的文章中,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台湾的正面情感,对两岸未来的和平助益,极可能有蝴蝶效应,这是金钱没有办法换来的战略价值。美国开放全世界各地留学生,提供的条件比我们优惠多了。佛里曼、曼德鲍指出,美国繁荣背后的五大支柱之一就是对移民敞开大门,其中有的是“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可以充实美国的大学,创立新企业,并推动从医学到制造业的各种突破”。这些人当中,不少人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
台湾陆委会的喊话,不思本而逐末,大概也就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吧!对两岸关系,我们还能有期待吗?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