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两岸关系会如何发展?从蔡英文年终谈话“北京当局正一步步地退回对台湾分化、打压,甚至威胁、恫吓的老路”,并提醒“这样的作为伤害了台湾人民的情感,也影响到两岸关系的稳定”的负面表述观察,正如台湾方面陆委会张小月主委所说的:“不敢乐观”。
台湾《中国时报》2日社论表示,自蔡英文就职演说被大陆认定为“未完成的答卷”开始,两岸关系逐渐冰冻,俟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新当选的特朗普剑指大陆,并把台湾拉上台面当成中美交手的筹码,两岸局势更进一步恶化。由于陆方确信时间对己方有利,只要能有效防阻台湾片面宣布“法理台独”,未必会以军事手段达成统一目标。不过,这不表示大陆对蔡当局“软性台独”束手无策。
观察大陆近期对台政策与相关作为可以发现,大陆已逐渐形成“经济穷台、‘外交’困台、军事锁台、内政纳台”对台四策。
在“经济穷台”方面,520蔡英文上台后,陆客赴台观光人数急缩、农渔业及其他惠台订单取消、金融开放措施止步、停止陆企赴台投资,其连带影响的是相关企业倒闭、劳工失业、经济动能萎缩。单单陆客赴台减少,即重创台湾旅游经济,更遑论陆方尚有其他多项的经济筹码尚未放上牌桌。经济穷台将伤及台湾重要的根本,并带来不可逆的重大危害。
其次是“外交”困台,马英九当局敲开台湾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参与大门,蔡英文上台后又再度关上,而马英九在“活路外交”的指导原则下与陆方的“外交休兵”默契,也宣告结束。圣多美普林西比与台湾断交是第一张骨牌,但这只是雪崩式“断交”的序曲。
再者是军事锁台,自从特朗普主动将“英川通话”曝光后,陆方对台的军事作为开始“由静转动”,对台湾形成相当程度的军事封锁效应。
第四是内政纳台,在两岸官方交流中断的此时,陆方已把政策诉求对象从官方跳到民间,包括大举宣传并以优惠辅导政策吸引台湾年轻人赴陆创业、工作;对绿色台商祭出警告,并频频对台湾的内部事件议题发表意见。相信未来还会视两岸关系良窳,进一步提出优惠及管理进入大陆台湾人的措施。
面对陆方全方位加紧压力的“对台四策”,蔡英文当局该如何面对?上策是积极作为把大坏变小坏,小坏变不坏。下策是误信“中国崩溃论”,认为时间站在己方,不但对两岸关系无所作为,甚至操作“联美、日对抗大陆”,或纵容“独”派操作文化“台独”。一般判断,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我们仍期待蔡英文有所作为。
民共关系的死结缠在“互信”这个核心问题上,要解,必须从建构“互信”着手。以蔡英文520就职演说为例,大陆官方判定其为“未完成的答卷”。重要原因之一是大陆对蔡英文的“文化部”、“教育部”人事布局上,认为蔡英文有“去中国化”的企图,担心掉入蔡英文“说一套、做一套”的陷阱。这样的“信任赤字”使得双方纵然达成默契合意,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信任赤字又会回头增加尔后蔡英文在对陆谈话时的“信任成本”,因为蔡团队会担心,如果蔡英文照陆方期待在谈话中释出更进一步的善意,陆方会不会开出更高的要求,使得蔡英文陷于陆方无善意,却被“独”派炮轰的夹击处境?互信的结便结得更紧、更死。
要打开这个互信死结,民共双方就得先正视上述的死结是如何形成的,才能理顺结脉予以拆解。虽然,互信的结要打开,是双方而非单方的功课,鉴于两岸大局的迅速崩坏,蔡英文应多加一点功课在自己身上,主动地递出一些信任的橄榄枝,万莫因一次互动的信任流失,就全面放弃重建信任的努力。蔡英文要知道,互信死结化,虽然造成两岸关系全面的恶化,其对大陆固有负面影响,但对台湾却是不可承受之重。
只要蔡英文有打开死结的诚意,就会找到打开两岸难局的着力点。首先应强化危机管理,避免任何擦枪走火、升高冲突的可能;并想方设法建立二轨与三轨沟通管道,不放弃对话,才有打破僵局的可能。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