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遭遇青年认同危机 国民党如何枯木再逢春?

2016年04月07日 10:1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日前,国民党台北市委员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办了一场新征党员宣誓授证典礼,也就是新党员入党仪式。在宣誓加入国民党的40多名新党员中,不但大部分是年轻人,其中最年轻的还是一名16岁岛内中学生。在国民党处于“风雨交加”的困顿阶段,特别是遭遇岛内年轻人认同危机的特殊时期,这种较具象征性的仪式,不可讳言对国民党将产生一定的正面效益。不过,其中有名女党员上台发言时,却戴着口罩,还要求岛内电视台把她的画面剪掉,理由是不想因为加入国民党而被“网络霸凌”。这一看似稀松平常的小插曲,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国民党在争取青年认同的面向上,已深陷于危机窘境之中。

  青年支持被逆转 认同危机愈演愈烈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代表国民党出征的马英九斩获765万票,得票率高达58.45%,拿下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史上最高得票,这一记录保持至今依旧未被超越。而代表民进党参选的谢长廷仅获得544万票,与马英九相差220万票。如此之大的得票差距,与当年马英九在选举中,赢得台湾岛内各个年龄层次选民的认同与支持,有着密切的关联。虽然,当年台湾年轻族群投票踊跃度并不是很高,首次拥有投票权的“首投族”有接近一半的比率未参与投票。但马英九依旧在年轻选票部分,远远超过民进党的谢长廷。根据台湾TVBS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刚结束之后所做的民调显示,20岁到29岁的年轻选民有62%把选票投给了马英九,而其中20岁到23岁的“首投族”则有63%把票投给马英九,投给谢长廷的只有33%。可以说,排除其它因素不计,单就得票率而言,国民党当年在台湾年轻族群中的支持率远高于民进党。

  然而时间拉到2012年,在该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代表国民党参选的马英九击败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成功赢得连任。不过,选票差距却从2008年的220万票缩小至2012年的80万票。在该次的“大选”中,马英九在20岁到29岁的年轻选民中的支持度,虽然依然胜过民进党的蔡英文,但是差距却同样大幅缩小,而在“首投族”得票率方面却反而输给了蔡英文。根据台湾TVBS在该次选举后所做的民调显示,在20岁到29岁的年轻选民中,有45%把票投给了马英九,投给蔡英文的则有37%,两者差距8%,然而,2008年两党候选人在这一年龄段青年中的得票率差距却是30%。另外,在“首投族”方面,马英九甚至以37%的得票率输给了蔡英文的49%。足见,经过短短的4年,国、民两党在台湾年轻人的支持度方面已经开始呈现扭转的态势。

  时间再推后两年,在2014年底的“九合一”选举中,岛内年轻族群的投票率已经大幅提升,根据台湾智库委托台湾趋势民调公司所做的民调显示,20到29岁的台湾年轻人投票率高达74%,而30到39岁的族群则有78.2%。而此次选举国民党惨败,在全台湾22个县市中仅守住6席,民进党则拿下13席,“北蓝南绿”的传统政党格局被打破。根据台湾趋势民调的投票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有77.7%的20到29岁年轻人对马英九表示不满意,30到39岁的则有74.7%。从内在的逻辑来分析,国民党的青年认同危机已经剧烈化。

  再到今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仅拿下381万票,以308万的大幅选票差距败给了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选举选情相对较冷,投票率仅有66.27%,创下了199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以来的最低点。然而台湾年轻族群的投票热情反而十分高涨,但他们却将大量选票再次投给了民进党候选人。根据台湾智库民调公布的民调显示,20至29岁的年轻族群投票率高达74.5%,并且在20到39岁的族群中,有将近九成的人把票投给了民进党的蔡英文,而支持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的却不到一成。

  冰冻已非三尺 影响因子诸多

  国民党从2008年获得岛内多数年轻族群的认同与支持,到现今反而陷入青年认同危机,背后影响因素可谓众多,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思考。

  首先,在政党文化方面,国民党大佬文化根深蒂固,年轻世代出头相对无望。国民党作为“百年老店”,从建党至今逐渐形成了排资论辈的大佬文化。在笔者看来,这种大佬文化与民进党偏向派系共治的大佬文化不同,国民党大佬文化体现在纵向等级方面,从资源分配以及位序排列中不难窥见,国民党政党文化类似于传统大家长制的“威权体制”文化,权力分享排他性相对较强。由于等级相对森严,年轻世代想在短时间内“出头”相对较难。此举,在新的时空背景之下,不利于赢得岛内年轻族群的认同。

  而少数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政治资源分享圈的年轻世代,多数要么是“政治二代”,拥有深厚的家族政治背景作支撑;要么必须得到“长官”关爱眼神,因受到赏识而迅速蹿升。这些“年轻世代当权派”在其他未能因类似人生际遇而分享政治资源的岛内年轻族群看来,他们并非因实力打拼而赢得机会,而是因家族背景乃至曲意逢迎和投机取巧而分享权力资源,这无疑会固化他们对国民党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去年无派系人马班底的洪秀柱在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过程中,被硬生生拉下马,更是加固了年轻族群对国民党的不良观感。

  其次,在年轻族群经营方面,国民党长期经营较为不力。2008年民进党大败后,十分重视对岛内年轻族群的经营。除了整合优化相关职能组织如民进党青年部外,还不断号召“青年入党”,并与岛内年轻族群密集展开对话,诸如举办青年座谈及青年论坛等活动来加强与他们的互动,而且还将触角渗透到岛内高校,在不少大学校园里设立所谓的“驻校代表”,将之当成民进党“台湾青年志工队”的所谓“先锋部队”,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经营,从而赢得他们的认同。此外,民进党青年部还结合民进党地方党部,培训民进党青年部队经营地方,等等。在2014年台湾学生反服贸集会活动结束后,民进党推动“三阶段党改”方案,加强并巩固与台湾年轻世代的联结,等等。可以说,多年来民进党在争取岛内年轻族群认同方面,着力甚深。

  而在国民党方面,马英九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于2006年设立以经营40岁以下学生青年为目标的国民党青年团,并且青年团总团长在国民党内的位阶较高,除了一度是国民党当然副主席外,现今也依然是当然中常委。与民进党类似,国民党青年团也在岛内各地设立了分团,后来还成立网络部,创建了不少网络平台,并且还曾时常主办辩论赛来吸引岛内年轻族群认同。另外,除了青年团外,国民党还设有经营青年学生以外群体的青年部,并组织活动来争取他们的支持。然而不管是国民党青年团还是国民党青年部,多年以来在岛内年轻世代的经营方面成效却十分不彰,可以说是远远逊色于民进党。2014年岛内学生反服贸集会活动后,国民党意识到青年认同问题的严重性,除了密集开展与青年对话外,也开始准备从组织、文宣以及新媒体等部分入手进行党务改革,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依旧不是十分明显。

  此外,国民党在选举中的文宣策略也不利于吸引年轻族群认同。以2016选举为例,73岁高龄的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为了拉近与年轻选民距离,拍摄了“泥巴”、“宋北北”等宣传片,甚至在“刮胡子”宣传片中还称自己是“新生小宋”等等。而民进党也推出以年轻族群为诉求的催票宣传片,比如“20岁去投票”等等。然而,国民党在选举最后阶段却力争主打60后,在推出的催票宣传片的最后,强调“我没有做错什么”,“谁制造仇恨,谁才是坏人”。此一宣传片引发岛内年轻族群反弹,被贴上了暗批年轻人的标签,增加了与年轻族群的疏离感。

  第三,当家深知“盐米贵”,国民党反成泄愤标的。持平而论,国民党上台期间,推动的各项改革从长期来看,对台湾岛内社会的发展总体而言“利大于弊”,然而改革必然会触及部分团体的切身利益,由此便招致了较大的反弹。加之,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大环境的影响,属于“潜碟”型的台湾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得到了凸显,连带影响了岛内就业、薪资、福利、消费等等各个层面。台湾民众尤其是岛内年轻族群积怨颇深,并且在反对阵营的刻意挑拨煽动之下,台湾当局成为民怨怒火发泄的对象。一些以年轻族群为主体的民进党外围团体,常常与绿营政客一唱一和、分进合击发起街头抗争运动,将矛头对向了国民党当局。

  枯木再逢春 老干如何发新枝?

  遭遇青年认同危机,国民党如何重新赢得这群未来将在台湾岛内社会各个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群体的认同呢?笔者认为,当下岛内年轻族群的群体意识在历经时间洗礼及现实磨练之后,趋向相对理性与务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就目前而言,国民党不妨从以下几个面向着手进行改革。

  首先,旗鼓要重整,大佬文化要祛除。台湾立法机构前副责任人洪秀柱于日前顺利当选国民党新任党主席,国民党进入洪秀柱时代。相对而言,一向个性犀利无派系背景的洪秀柱给岛内年轻族群的观感并非很差,国民党在她的主导下,对于重新赢得年轻族群的认同事实上是一个不错的契机。并且,国民党众多大佬及地方派系在近几次的选举中遭到重创,正处于刮骨疗伤和沉潜隐退阶段。这使得国民党中央处于大佬及地方派系权力相对“真空”,或者说至少在台面上,采取了隔岸观火的状态。此举无疑留给了洪秀柱大刀阔斧进行党务革新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国民党祛除大佬文化刻板印象的时机。

  其次,世代要更替,扎根要向下。蔡英文在担任民进党主席期间,曾利用“世代更替”策略助攻其在民进党内摆脱派系大佬在台面上“干政”的局面,此举或许也可成为洪秀柱革新国民党面貌的借鉴议题。在洪秀柱的主导下,完全可以利用一年多的任期,为国民党内年轻世代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并力争营造出“世代更替”已成为近期国民党内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另外,在洪秀柱的主导下,国民党可以借此契机向下扎根,在全台湾各地方党部培育新的接班梯队,进行在地耕耘与经营,从而为今后的选举培养后备人才。

  再次,党务要革新,经营策略要检讨。从实际反应来看,国民党先前准备推动的党务改革方案,事实证明并不成功。国民党青年团及青年部等相关部门在经营岛内年轻族群的部分也被证明成效不彰。因此,接下来要谈国民党党务改革,或许相关职能部门需先进行自我检讨。此前,国民党青年团等相关人员吹响改革号角时,被外界质疑其正当性有问题,便是有力的证明。

  最后,病急勿乱投医,核心价值须坚守。前不久,国民党青年组建“草协联盟”,呼吁国民党采取“本土化”策略,甚至要将党名“去中国化”,此举引发不少国民党支持者批判不已。国民党现今确实处境不佳,但如果因此而病急乱投医,自我“阉割”,丧失必须坚守的“核心价值”,那么,以后的出路想必不会更好。因此,在笔者看来,国民党在系列党务改革的过程中,可大破大立,也应坚守基本的“核心价值”。(作者杨昆福,媒体人,原文载于《台海》杂志第118期)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