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时代力量”的虚名与实力

2016年02月29日 09:4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28日社论指出,台湾“立法院”开议,“时代力量党”新人问政,获得超乎比例的曝光度。然而,从洪慈庸的绯闻,林昶佐的“我是台独”论,黄国昌的核废质询,徐永明和柯建铭因交换委员会引发的争执,都暴露该党“立委”的问政光鲜有余、而深度不足的问题。时代力量如何拿出与其社会期待相符的问政实力,将是它的大挑战。

  时代力量趁着洪仲丘事件及太阳花学运的风云而起,成立不到一年,即突破5%的不分区门槛,并扳倒多位国民党资深“立委”,跃居第三大党。如此快速的崛起,显示它的确抓住年轻世代的主流思维,不愧“时代力量”之名。然而,观察其与闻政治的表现,却不禁令人忧心:这股力量代表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社会思潮?

  不可否认,时代力量的表现深受岛内各界期许,因而能吸引这么大的关注。但也正因为期待甚深,外界对该党的整体或个人表现也会放大检验,这也是洪慈庸的绯闻、林昶佐未服兵役,徐永明和柯建铭互控等事件不断浮现的主因。进一步说,一个新政党的问政表现,恐怕不能仅系于咄咄逼人的质询秀,而必须在专业议题上拿出够水准、够深度、够持久的立法表现;就这点而言,时代力量的“阿喀琉斯之踵”恐怕正要浮现。

  时代力量急于找民进党商讨交换立院委员会,主要原因,正是该党“立委”多人抽中的委员会均非他们所长。黄国昌想进交通委员会,却抽中财委会;林昶佐想去教育委员会,却抽到“外交国防”;洪慈庸也想进教委会,却抽中卫环会。问题是,“立法院”的生态就是如此,热门的委员会抢破头,冷门的委员会乏人问津;国、民两党自己内部都不够分,哪有多余之粥与新政党分享?

  以黄国昌为例,他之所以要进交委会,是因为希望推动“反媒体垄断法”,以遂其媒体改革之夙愿。然而,“立委”职志只为推动一法,会不会太窄化了问政面向?进一步看,时代力量之崛起,一路上是靠着民进党或其他阵营的“让贤”而来,包括黄国昌当选,是民进党中央强迫沈发惠礼让;林昶佐出线、洪慈庸胜出,均是如此。而如今挑选委员会,这些人还摆出一副他党有义务礼让的姿态,这种心态难道就是时代力量的民主信念?或者,它已经把“被宠坏”当成理所当然?

  这也难怪,民进党“立委”段宜康在脸书上嘲讽说:“从前我们的天下,得自己打出来。现在进入21世纪,社会文明得不得了,叫别人让出来就行了。”此话虽酸,倒也道出了民进党对时代力量“天之骄子”心态之不以为然。务实地说,被林昶佐打败的林郁芳,被黄国昌打败的李庆华,被迫礼让黄国昌的沈发惠,被洪慈庸击败的杨琼璎,乃至多年来推动环保、人权等价值的“绿社盟”成员,如果有机会进入“立法院”,其表现未必输给时代力量这些“立委”;他们缺乏的,只是像时代力量那样的人气光环加持罢了。

  讽刺的是,时代力量竟然也向国民党团私下探询交换席次的可能性,且在被揭发后才被动承认。这种作法,岂不落入时代力量口口声声要打倒的“反黑箱”窠臼?黄国昌同一天还在脸书宣称自己如何峻拒远传前来说明中嘉案,要求一切都到公听会上说;但对于委员会交换,与国民党的私相授受却暗地进行。

  外界对时代力量的期待,是希望它能扮演“立法院”的“防腐剂”,并大胆为年轻世代的生存与发展代言。若以此标准观察,时代力量的表现令人失望。原因是,他们最近的质询,多半不脱台湾社会讨论已久的议题,其发言亦未提出新的见解或创见;而在委员会中挑三拣四谈交换,却见其黑箱手法不输“立法院”老将。更严重的是,他们在大剌剌高唱“我是台独”之际,对年轻世代的问题竟丝毫未提,让人失望。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