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先民便从广东的“徐闻、合浦“港口出发,前往南海活动进行开发。南海诸岛的许多岛屿最早就是由中国先民发现、命名和开发的。据史料记载,南海诸岛在唐代就已列入中国的版图。明代也将南海纳入行政管辖,派官员去巡视。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巡视南海诸岛,也就是今天国际法意义上的宣示主权。
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郑海麟14日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文章指出,据1879年出版的英国皇家海军档案《中国海航行指南》(The China Sea Directory)。第二卷有关郑和群礁的章节提到:“在大多数岛屿上都可以看到海南渔民,他们以采集海参以及龟壳作为生计。其中一些人在这些岛礁上生活了几年。来自海南岛的中国帆船每年都会前来这些岛礁,为他们供应大米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而渔民则以海参和其他产品作为交换,并把所赚的钱寄回家。这些中国帆船在12月或1月离开海南岛,等到西南季风吹动之时便立刻返航。太平岛居住的渔民比生活在其他岛礁上更舒适,因该岛的淡水井水质比其他地方为佳。”
该《指南》还提到中业岛及其周边岛礁有中国渔民活动:“中业岛水域有两个沙洲,两个沙洲附近经常遇到来自海南岛的中国渔民在那里采集海参、龟壳等水产。他们从东北部一个沙洲中心的水井取水。”《指南》完全没有提到菲律宾渔民,中业岛目前被菲律宾占据。
此外,1879年版的《中国海航行指南》第二卷有关海南岛的章节,还记录了中国渔民曾经常年居住在南沙岛礁之上,他们“在中国海的东南部,在数量众多的沙堤与暗礁之间捞捕海参,并将海龟与鱼翅晒干”;“他们的航程在3月开始,首先抵达北边的浅滩,放下一两位船员,以及数罐淡水,然后继续航程,前往婆罗洲附近较大的暗礁继续捞捕,直至6月初返航,顺路接走先前放下的伙伴及其捕获的海产。”
从上述英国海军档案的记载来看,海南渔民在南沙群岛已经从季节性的捞捕发展成为常年的生产开发活动,他们的生活状况也从临时性的居住发展为在部分岛礁上长期定居,并因此与海南岛建立起定期的贸易关系。除了渔民之外,还有商人也穿梭往来于南沙群岛,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由于当时并不存在南中国海主权争夺,因此,英国海军档案的记载正好以独立第三者的身分,印证了中国史料的记载和千百年来中国渔民的口头传述,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