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报社论:民众福祉应长久悬念

2015年06月30日 13:2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据报道,民调显示,岛内“新任地方父母官”任职届满半年后,支持度普遍下滑。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论举例指出,台北市长柯文哲的施政的确带给民众很多想象,挑战陈规、创造不可能,但是“不可能”会渐进转换为可能,带给台北市民更幸福的生活吗?中部六县市禁燃生煤条例一样让人雾煞煞。社论直言,社会躁动不安,提醒政客,政治是一时的,民众福祉才应长久悬念。

  社论摘编如下:

  民调显示,岛内“新任地方父母官”任职届满半年后,支持度普遍下滑;受访者最显著的感受是“只见大破,未见大立”。另方面,却因为新贵们不断冲撞体制,挑战行政分际,甚至是伦理、法律界限,社会呈现躁动的氛围,社会前进的脚步反而迟滞下来。

  绿营地方新贵冲撞体制是可以理解,某种程度也是可以接受的,挟政党轮替正当性,冲撞体制有利争得绿营政治人物实力地位的排行,也可以引发新闻版面效应,并转兑为施政满意度及支持率数字。但社会的躁动氛围是一种“巴掌效应”,新贵的冲撞如果没有行政体系的松散与台当局的软弱来响应,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民众对台当局早已失望,继而感受到行政系统的迟钝、不作为,就愈发为台湾前景忧心,内心愈发躁动。

  马英九任期剩下最后10个多月,不管明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会有什么变化,这10个多月如果体制运作如常、法律权威如常、文官信心如常,将是台湾宪政最为珍贵的资产,但这份资产若遭毁损,恐怕花10倍的代价、时间,未必能修复。照目前的社会氛围,不管明年选举结果如何,这份资产显然已遭摧残、贬值,受惠的是政客,受伤的是人民。政局的紊乱,已到了分不清新贵们投身选举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或者打带跑,见机行事,一切走着瞧?竞争力、民众的福祉,那是以后的事,先累积一己政治资本较重要。

  先看泛绿阵营奉为老大的台北市长柯文哲,他的施政的确带给民众很多想象,挑战陈规、创造不可能,但是“不可能”会渐进转换为可能,带给台北市民更幸福的生活吗?恐怕大家得绷紧神经走着瞧。

  截止至目前,可确定的是,旧游戏规则已被扫除,但新制会有正面的成效吗?或许柯文哲都不敢打包票。

  柯文哲上任后,第一时间将大巨蛋等五案送进风暴中心,这几案都有名人、财团、巨大标的等新闻诱因,让柯持续成为媒体焦点;绿营其他新贵试图泡制仿效,显然事倍功不及半。从这五案由廉政会移送“法务部”、“监察院”纷遭退件“打脸”看来,当初矛头指向这五案显然准备不周延,手段性高于目的性。

  这五大案多为BOT案,在柯文哲千军横扫之下,社会已明确认知,BOT公共建设的道德性不足。柯P指示市府财政局新订BOT规范,伴随柯版BOT新规范公布,柯宣称陆续将推出新BOT公共建设案。柯显然要挑战BOT在台湾所有失败的沉痾,但柯版新BOT就能矫正时弊吗?就能成为重建的道德基础吗?反对阵营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或注定要让民众承受新的痛苦?

  BOT法源“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设想是财务困窘,公共建设政府越少投资越好,民间能做的就交由民间做。这是1980年代发迹于英国、成效不错的制度,但引进台湾几乎都以失败收场,原因是当局清廉度不足、公司专业度不够、选举及政党恶斗,留下一堆“山也BOT、海也BOT”问题,柯版BOT新制或许能杜绝过去之弊,但弊源未消,新弊难免。

  中部六县市禁燃生煤条例一样让人雾煞煞。云林县长李进勇先前强调该自治条例对县民健康的重要,但何以力杠环保署的同时,县环保局却延长六轻生煤执照两年?这明显的矛盾,动机何在?有环境常识的民众都了解,工厂等固定污染源排放管理不是问题,移动污染源的排放量大但无法管理才是问题;且减烧生煤两成,很容易以提高燃煤热效率达标。显然这一波禁烧生煤的抗争,可能另有其他意图。

  桃园父母官郑文灿严拒铁路高架化,力主改地下化,“为桃园长久之计”的说词有其说服力,但高架化已定案5年多,且施工到相当进度,公共工程可以说改就改吗?尤其这还牵涉到都市计划变更,难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一举清空全部重来?公共政策无涉政治,能够不概括承受?更何况,郑文灿以航空城的区段征收为筹码与台当局喊价,其间又是什么算计?

  台中市林佳龙废除BRT、停止台湾塔的兴建,有其个人对都市发展愿景的考虑,可以在公共论坛上以都市福祉来论辩;但宣称要重建台中公园鸟居神社旧址“重拾城市光荣感”,这又是什么思维?难道台中要重回日据时代,包括硬件与脑袋?

  社会躁动不安,提醒政客政治是一时的,民众福祉才应长久悬念。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