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抗战胜利纪念日不容污蔑

2014年09月03日 11:0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4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台湾《旺报》刊载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冯玮的文章指出,日本似乎并不乐意接受胜利纪念日的惯例,他们“加害者”反称“受害者”,长期以来混淆投降否定侵略。而中国将9月3日定为抗战纪念日,正是告诫日本不要忘记曾战败投降的耻辱,而不再蒙受这种耻辱的唯一选择,就是正视历史。中国不会成为任何国家的威胁,但以“中国威胁”为口实重整军备并挑衅中国,却有重蹈覆辙的威胁。

  全文摘编如下:

  按国际惯例,战败国签署投降书翌日是胜利纪念日。例如,1945年5月7日,陆军上将约德尔代表德国签署投降书,5月8日即为“欧洲胜利日”。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军方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订9月3日为“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就是基于国际惯例。

  加害者反称受害者

  但是,日本似乎很不乐意接受国际惯例。1963年5月14日,日本将8月15日定为终战纪念日。是值得深究但长期被忽略的问题。

  这涉及日本究竟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1999年11月,日本明仁天皇即位10周年时表示:“作为在战争中长大的人,我对之前的世界大战有强烈的感受。过去的6月23日(冲绳慰灵日)、8月6日(广岛原爆日)、8月9日(长崎原爆日)和8月15日(终战日)是4个绝不可忘记的日子。”

  去年底80寿辰记者会上,明仁表示:“310万日本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想到那么多对未来有着梦想的人们,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我感到非常痛心。”这番言论,看似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谴责,但对日本侵略战争中给予中国等国家的巨大伤害,却未置一词,显然是视日本为受害者而非加害者。

  必须强调,对“加害”不作深刻反思的认识,近年在日本呈弥漫之势并引起很多人共鸣,成为一些政客的拉票手段。今年2月3日,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在为东京都知事候选人、因发表《日本曾是侵略国家吗》而被解除航空自卫队幕僚长一职的田母神俊雄助选时,不仅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并声称二战时美军空袭东京与用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是“大屠杀,没有比这更悲惨的战争犯罪”,就是很好例证。

  这一问题更涉及日本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日本天皇裕仁接受《美英中三国敦促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颁布《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终战诏书》),即意味日本投降。但是,日本订8月15日为“终战日”而非9月2日为“投降日”,不仅试图混淆“终止战争”和“被迫投降”这两个含义迥异的概念,而且有否定战争侵略性之含义。

  因为,不仅“大东亚战争”是日本标榜“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而进行战争”,而且《终战诏书》对否定战争侵略性的两个重要理论──“自卫战争论”和“大东亚解放战争论”,有着明白无误的宣扬:“所以宣战于美英二国者,实亦出于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宁故”;“对始终偕帝国戮力同心致力于东亚解放之各盟邦,朕只得深表遗憾之意。”

  战后,因“大东亚战争”这一名称是宣扬侵略扩张和军国主义的幌子,因此被盟军司令部禁止使用并以“太平洋战争”取代。但是,一些日本政客和学者仍对此称谓情有独钟。1995年8月15日,包括安倍晋三在内的105名自民党议员组成的“历史研究委员会”,收集19名政客和学者的讲稿,编纂出版了《大东亚战争的总结》,鼓吹这场战争的侵略性。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