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由服贸争议引发的“太阳花学运”持续数日,却仍未见收场的迹象。香港中评社今日刊载社评文章指出,脱离了理智与有序的学运如脱缰之马,对政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影响更深。这场青年学生发起的抗争运动,发展至后来已经完全脱离就事论事的合理范围,演变成蓝绿政治斗争的工具。希望参与“学运”的台湾青年能够及早摆脱民粹政治和“台独”意识的侵扰,重新回归理性、有序的正轨。
评论摘编如下:
岛内由服贸争议引发的“太阳花学运”持续数日,却仍未见收场的迹象。3月30日,在学运发动下,反服贸运动又掀新高潮,数万反服贸的民众走上凯达格兰大道进行抗争。反服贸运动逐渐转化为一场反对台湾现行政治体制的政治运动。
在这场政治运动中,学运成为扛旗者和急先锋。而在学运的背后,民进党介入颇深。不仅几位学运领袖与民进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在现场的众多教授也是民进党成员。在民进党的鼓动和唆使下,“太阳花学运”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政治斗争工具。学生运动以暴力手段冲撞和占据“立法院”、“行政院”,造成议事和行政空转,在台湾政治史上写下极不光彩的一笔。
不仅如此,学运对于马当局缓和矛盾释出的善意不但没有接受,相反却步步进逼,掀起更大的风浪。为稳定局势,马英九亲上火线召开记者会,与学生代表对话。对于学生的四大诉求:重申退回服贸、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先立法再审查、召开公民宪政会议,马英九除了坚守“不退回服贸”的底线外,其余三项条件都有松动的迹象。其中包括“陆委会”提出监督法制化、立法审查并行不悖、“公民宪政会议”可再评估等,但学运领袖林飞帆仍坚持认为马当局“没有一点具体承诺”,因此退无可退,一定要发动群众走上街头进行更大的抗争。不仅如此,30日晚间凯道街头抗争告一段落后,林飞帆仍然强调占领“国会”还无法停止,表示要继续占据“立法院”抗争到底。
从学生运动本身来看,学生本性较为单纯,理想性较高,其对社会公共事务有着较高的参与热度,这些都是值得肯定之处。正因为此,台湾社会各界对学运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宽容,认为学生运动更能够代表理想的、进步的社会价值取向。公众普遍认为,青年一代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理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照。
然而物极必反,在社会各界如此不计后果的一味庇护甚至纵容下,很容易点燃青年学生不成熟、不理性、不易控的血气,迁就学运的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从而助长了学运的过激暴力行为。脱离了理智与有序的学运如脱缰之马,对政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影响更深。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