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中历史新课纲最近进行微调,主要目的,在修正原教科书中对日本殖民的过度美化。不料,此举竟引起民进党的强烈反弹,中常会更决议,要求绿营执政的六县市集体抵制新课纲,沿用旧教本。
对此,台湾《联合报》7日社论指出:正逢选举年,民进党抓到任何可以发挥的题材即发动杯葛,制造政治对立,其动机可以理解。然而,民进党这回宣示反对历史课纲,能称得上理直气壮吗?恐怕不然!全文摘编如下:
观察这次台湾高中历史课纲的修改,除了将“中国”改称“中国大陆”,因而碰触到民进党“反中情结”的敏感神经外;其他重大的修正,都集中于日本当年在亚洲的侵略与对台的殖民统治,包括:将“日本统治时期”改为更贴近史实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对日本征用慰安妇增加了“强迫”二字,对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加入“侵略”二字。这些用词,都是绝对客观的描述;那么,在台湾的教科书上,为何民进党要禁止台湾的下一代认识历史真相?
社论质疑:日本在台湾的50年统治,难道不是“殖民”?难道没有在各地进行武力镇压,并“掠夺”台湾的宝贵资源?日本征用台、韩慰安妇,如果不是强迫,难道是这些妇女志愿前往服务的吗?日本发动战争,铁蹄踏遍中、韩、新、马、菲、缅、法属印度支那,直抵荷属东印度;这样的行动若不是“侵略”,难道是“和平统一”大东亚,或各地甘愿献上自己的土地向它臣服?
民进党当年挥舞“本土化”的大旗,来挑战国民党的“外来政权”,因此强化了台湾的“本土意识”。但是,要把“本土意识”当成“反国民党”、“反中”筹码,进而达成追求“台独”的目标,这是一回事;但为了要“反中”而肆意扭曲历史,甚至要刻意“美化”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借以丑化国民党的治理,这又是另一回事。民进党的问题,是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外在的客观事实混为一谈,以为扭曲外在现实即可实现主观意愿,这是典型的鸵鸟作风。
再说,民进党将“本土化”和“反中”画上等号已成惯技,也就罢了;但因“反中”要进而与“拥日”画上等号,这又是什么巫毒逻辑?如此一来,民进党还找得到自己本土政党的原初立足点吗?为了“反中”而“拥日”,是蒙住自己的眼睛,更蒙住下一代的眼睛;连一句“殖民”都不敢说,连一句“侵略”都不敢说,连“光复”一词都不许用,连慰安妇“被迫”都不能说;那么,民进党宣称的台湾“主体性”在哪里?台湾的后殖民反省又要植基于什么史观?这也难怪,在东海钓鱼台主权之争时,民进党除了高声责难国民党和大陆,对于野心勃勃的安倍却说不出一句谴责的话。
这次台湾高中历史课纲的修正,是在去除民进党执政时代课纲对日本的过度美化,主要是文字上进行微调,连“日据”、“日治”之争都已放过不提。孰料,民进党却扬言要在“立法院”、街头和绿执政六县市开启“三大战场”;苏贞昌更称,台湾好不容易走出“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威权年代,绝不容许台湾再走回头路。这番说法,恰恰是民进党自打嘴巴;试想,民进党区区十几人的中常会,就可以任意下令,指示某些县市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教科书,这不正是在强迫“教育为政治服务”吗?然而,民进党自己的耽溺和迷失,能够强迫学生照单全收吗?
问题的症结是:民进党在现实上走不出“反中”的迷宫,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上利用文字来自我麻醉;一旦走上这条自欺欺人之路,又逼得自己必须一路倒向“亲日”的不归路,最后,竟连台湾遭到日本“殖民”的历史都要一起抹杀。这种不许说“日据”、不许谈“殖民”的心态,才是民进党最大的蒙昧与悲哀。放眼整个东亚,所有遭受过日本铁蹄践踏的地区,民进党的媚日史观真可谓绝无仅有了。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