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第一届两岸和平论坛,首次超越党派和颜色,由两岸“红、蓝、绿”学者共同参与,并邀请岛内绿营智库协办,使得本次民间政治对话更具备了广泛的代表性。尤其是论坛结束时达成的论坛纪要,据说签署过程也是跌宕起伏。用台湾主办单位、21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的话说,论坛纪要最后达成,由两岸14家发起单位的负责人共同拟定,既包括10项共同认知,也包括7项意见分歧,“每个字都经过了严谨的推敲。”
本次论坛的台湾协办单位、绿营“新台湾国策智库”董事长吴荣义,也对论坛没有预设任何前提感到非常重要,能够邀请到不同党派人士召开和平论坛,本身就成功了一半,他说:“只有双方都能阐述不同的立场,论坛才能继续下去。”
大陆方面也认为,论坛双方共识大于分歧。大陆主办单位、全国台研会执行副会长周志怀表示,论坛纪要充分体现了参与各方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
尊重、理解、包容,也体现了大陆办会的初衷。“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与会者在坦诚表达各自立场,互相倾听对方心声的同时,也将各自的观点相互交流,就如同钻木取火过程中的“摩擦”与“碰撞”不可避免。面对两岸政治难题,如何抓住共识,搁置分歧,求同化异,在当前两岸展开正式官方政治对话仍存困难之时,双方民间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
“海阔天空可共存,互让三尺又何妨。”在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的氛围下,尽管两岸专家学者的立场、观点和主张难免有差异,但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为了两岸和平、共同发展的愿景而来,相信凭借双方的智慧,一定能够有办法破解当前两岸的政治难题,而本次和平论坛能够顺利举办,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王连伟)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