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当局“NO思维”耽搁了自己

2013年03月20日 08:17: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上周,台湾“海巡署长”王进旺在“立法院”表示,台湾在保钓问题上将坚持“不与大陆共同处理”。同一天,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高华柱答询时强调,台湾与大陆“不军事交流的政策没有改变”。近期很多人呼吁两岸就南海与钓鱼岛问题进行合作,台当局频频说“NO”,令人遗憾。

  “NO”的习惯

  台湾当局对大陆说“NO”,已成惯性思维。上世纪80年代蒋经国时期,奉行的是“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作为对大陆“和平统一”政策的回应。

  李登辉的“NO”,针对的是两岸本来各自恪守的一个中国原则,他抛出“两国论”,造成台海危局。

  陈水扁上台后,先承诺“四不一没有”,即不宣布独立、不更改“国号”、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不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些“不”倒是正面的,可惜扁食言了,后来不但废除了“国统纲领”与“国统会”,还拿出“一边一国论”,大搞“去中国化”。

  马英九当政,提出新的“三不”——“不统,不独,不武”,遂成台当局处理两岸问题的新基调。“不独”是国民党有别于民进党的根本,然而“不统”还是要放在最前面,这种次序安排,多少反映出“不对大陆低头才是优先选项”的深层心态。

  这样的思维下,马英九前4年用深绿背景的人主管两岸事务,两岸交流虽然突飞猛进,却总在细节处磕磕碰碰,倒手拗脚。在“没有连任压力”的第二任期,人们期望他会在两岸关系上放开手脚,马却一开始就声明“和平协议不是两岸政策优先事项”。如此这般,官员纷纷把“不”当作口头禅了。

  对大陆说“不”是一种习惯,一种情绪,甚至一种文化。“如果国民党不敢对大陆说不,会被一些人说没种。”一位台湾朋友私下交流时曾这样说。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