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行政院长”江宜桦日前宣示,核四“公投”如果决定停建,他愿为政策负责辞职下台。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3月3日发表社评文章指出,此举显示江宜桦将“公投”结果与个人去留连结的担当,值得高度肯定,但在“公投”之前当局还是加强沟通,充分说明,使民众对核四安全的疑虑消除,否则就算“公投”否定核四停建,争议仍将持续。
社评摘编如下:
按照江宜桦的说法,如果核四“公投”结果决定停建核四,台电破产是可能的结果之一,供电、输电将发生根本性问题,若有此状况,“行政院”将负起政治责任。但“行政院长”并不是为了台电盈亏负责,而是为核四“公投案”;“行政院”会在确保核安的状况下,推动核四兴建与完工;如果“公投案”决定停建核四,代表“行政院”的政策没有获得民众信任与支持,当然要有人负责。
江宜桦愿为核四“公投”赌上乌纱帽,足见他的担当与勇气,相较于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对“公投”议题立场反覆,自然高下立判。不过,我们认为,核四大战胜负固然已可预见,但当局如不能妥善准备,让民众能够真正释疑,那么就算赢了“公投”,核四风暴也不会停止。
首先,“行政院”计划以“是否支持核四停建”作为“公投”主题,则未来辩论时就要作为主方,也就是赞成停建,如此不但与执政党一贯的立场自相矛盾,而且一旦理由不够周全,必然被外界质疑,当局是故意设计让停建理屈,如何自圆其说?当局显然要冷静思考。
其次,停建核四“公投”不论投票人数是否达到民众1/2?有效票数是否超过1/2同意?只要同意停建的票数超过不同意票,主张停建核四的人势将更加振振有辞,反核力量当然也不会善罢干休,届时“行政院”续建固然依法有据,但在情理上如何能够让反对者心服?当局自然责无旁贷。
再者,日前拥核与反核之争,除了核能安全之外,核电的价格是否较为便宜?也是焦点之一,但双方提出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何者为是?当局自然必须拿出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同时,面对近来国际页岩气开采突破,大幅降低天然气取得成本的事实,当局也应审慎思考应否调整能源策略,以其取代高成本、高风险的核电。
更重要的是,“公投”结果与核四安全并不能划上等号,就算停建核四被否决,但核四设计、设备、施工,未来运转、维护及紧急应变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是否确保无虞?能否取信于民?都是很大的挑战。
特别是国际间公认的高风险核能电厂,台湾就占了几座;何况核四施工以来已经先后七度被监察院纠举,足见其采购与工程品质都大有问题,台电的改善成果显然也未尽理想,当局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出更有力的保证,续建核四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当然都会持续为外界质疑。
总之,我们虽支持核四停建“公投”,也认同执政党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但我们却不能不担心朝野都只从政治角度考量,而忽略核四基本上是攸关国人和后代子孙生命安全及环境永续发展的问题。我们乐见江宜桦对核四停建“公投”负责的态度,但我们更期待“行政院”能在“公投”之前,全面严格检验核四的种种缺失并切实改进,同时也要提供客观公正的资讯,让民众在“公投”前能够了解真相,做正确的判断。否则无论“公投”结果如何,纷扰都将不会平息。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