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北会谈有效果:集思广益 增进认同

2012年12月14日 09:3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12月10日至11日,由两岸统合学会举办的,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台北会谈”在台北福华饭店举行。香港中评社今日发表社评指出,本次“台北会谈”的重要意义在于,两岸专家学者在平等对话和充分沟通的平台下,对共同关注和关心的两岸问题进行交流。两岸双方不断加强和巩固认同与互信基础,增进交流与合作,寻求互利双赢,推进两岸关系不断和平发展。

  社评摘编如下:

  12月10日至11日,由两岸统合学会举办的“台北会谈”在台北福华饭店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两岸学者探讨如何强化认同与互信、深化与巩固现有的两岸和平发展成果。包括大陆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亚夫、大陆著名对台研究专家学者,也有台湾地区专门进行大陆事务和两岸关系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两天来,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的主题,对两岸政治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擦出火花,达到了扩大交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效果。

  本次“台北会谈”的重要意义在于,两岸专家学者能够共聚一堂,各抒己见,在平等对话和充分沟通的平台下,对共同关注和关心的两岸问题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凝聚智慧,化解歧异,寻求共识,也是为下阶段两岸政治协商铺设道路,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民进党也派员与会,民进党主政时的“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吴钊燮、“副主委”游盈隆及多位两岸专家都出席讨论。尽管绿营人士都强调不代表民进党立场,但红蓝绿半官方人士以学者身份共聚一堂,面对面交流,更加提高了本次会议的对话与沟通意义。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对本次“台北会谈”也持积极态度。11日他表示,民进党不会回避大陆,他派“民进党的代表”吴钊燮与会,并发表反映民进党中央的立场的演说。就此而言,这场“台北会谈”就被赋予更深一层的意义,因为有了民进党人士的参与,使“台北会谈”在搭建两岸国、民、共三党对话交流的层级上更为全面和完整,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具有增进了解,加强沟通的实质作用。 

  从本次“台北会谈”的主题来看,两岸专家学者都更为关注两岸政治议题,对两岸政治议题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了更高的广度和深度。两岸认同与互信问题是两岸政治议题中的重要方面,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就两岸关系走过的风雨历程来看,两岸的认同和互信问题始终贯穿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全过程。两岸关系中的认同问题,是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包括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均参与其中,因此是两岸关系各因素的综合体。而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层次复杂因素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同时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正确面对和处理两岸认同问题就应当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两岸关系中始终存在的既有因素以及随着两岸关系发展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

  在当前两岸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两岸关系经历长期对立和曲折的情况下,两岸人民仍然保持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同胞始终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中华儿女,绝大部分台湾同胞是认同中华文化的,这是两岸共同的根,也是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和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四年多来,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通过两岸积极有效地开展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两岸同胞的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为顺畅、情感更加深厚,两岸人民对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均表示认同和支持,这在今年一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得到充分的印证。事实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民心、顺民意、合民利,已经成为两岸的主流民意,构成两岸强大的民意基础。 

  在增进两岸互信方面,当前两岸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进一步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不可否认,两岸在政治方面一直以来存在分歧,但两岸双方关于一个中国的主张一直有着共同点和联结点,而且是在对待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态度上一直有着共同点和联结点,这是两岸关系能够和平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点。在这个基础上,两岸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和平发展就有了重要条件和基础,两岸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稳定向前发展。 

  今年是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20周年。回顾20年来两岸关系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近4年多取得的重大进展,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对于两岸建立基本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近年来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做到了求坚持一个中国之同,存双方政治分歧之异。实践证明,在两岸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两岸求同存异是对待和处理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的务实态度、聪明智慧和有效办法。两岸对于一些既具有共同认知又存在深刻分歧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把握好同与异的关系,善于求大同、存小异,乃至求大同、存大异。求同存异体现了彼此包容、灵活务实、相互尊重、积极进取的精神。只要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努力寻求认知的共同点,妥善处理好分歧点,就可以找到彼此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岸双方尤其要把握住关于一个中国主张的共同点和联结点,通过求同存异,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一个中国框架内,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促进良性互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宽广的道路、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求同存异,同时也要不断聚同化异。历史和事实证明,两岸关系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进程中,不可能静止不动,停滞不前,两岸政治议题是两岸双方迟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两岸由求同存异向聚同化异的方向前进,是两岸进一步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规律。增进两岸认同与互信,是确保两岸关系不断和平发展,实现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两岸认同和互信不断增强和巩固,两岸进一步开展合作与交流就有了保证,两岸关系就能始终确保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两岸都要具备全局性、战略性的眼光。在争议和分歧面前,在阻碍和困难面前,双方都要从两岸和平发展大局出发,从两岸中华民族的未来着眼,从谋求两岸人民的福祉着手,携手并肩,攻坚克难,不断加强和巩固认同与互信基础,增进交流与合作,寻求两岸的互利双赢,推进两岸关系不断和平发展。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