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港媒:两岸创造把握机会 逐步解决难题

2012年12月11日 10:2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由两岸统合学会、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台湾大学两岸暨区域统合研究中心主办的“台北会谈”研讨会10日在台北开幕。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指出,两岸重量级智囊汇聚一堂,增加了此次会谈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不仅是两岸学界难得的交流机会,更是两岸就政治议题展开的重要的“二轨对话”。当下两岸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岸应创造条件、把握机会,逐步解决政治难题。

  评论摘编如下:

  俗话说“好事多磨”,原订今年6月举行的“台北会谈”学术研讨会,终于在昨天拉开帷幕。来自两岸约200位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台北,就两岸“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的议题畅所欲言。这几年两岸学界交流频繁,而且双方并不回避敏感的政治议题。例如,2009年在台北举行的“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就曾讨论两岸定位;2011年和2012年召开的“爱与和平论坛”则探究民主问题。上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使聚焦两岸认同的“台北会谈”分外引人关注。   

  “台北会谈”的规模也有别于以往的两岸学术研讨会。大陆方面阵容鼎盛,近年罕见,除了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者,还有来自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全国台湾研究会、上海台湾研究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知名智库和学府的专家。台湾学者则包括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赵春山等人,以及台湾大学教授陈明通等。   

  两岸重量级智囊汇聚一堂,增加了此次会谈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不仅是两岸学界难得的交流机会,更是两岸就政治议题展开的重要的“二轨对话”。在两岸尚未就政治关系、军事互信、和平协议等政治议题展开正式协商之前,两岸专家学者、智库谋士先进行对话,可起到试探“水温”、化解分歧、凝聚共识的意义。   

  “台北会谈”主题“强化认同互信”中的“认同”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心理领域和层面,两岸要把握住关于一个中国主张的共同点和连结点,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不可否认,两岸对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认知仍有所不同,但可以求同存异,求一个中国之同,存对一个中国政治涵义认知之异。过去4年两岸关系突飞猛进,已经证明了求同存异是对待和处理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的务实态度、聪明智慧和有效办法。   

  岛内对祖国认同会出现分歧,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早期台湾遭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30年,后又被日本军国主义割据半个世纪,接着国共对峙半个多世纪,不幸的历史和苦难导致岛内部分民众对祖国渐觉疏离。尤其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灌输“反共”思想,令台湾同胞对大陆产生不少误解。后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陈水扁大搞“去中国化”,更造成了岛内民众对祖国认同的混乱。   

  当下两岸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岸应创造条件、把握机会,逐步解决政治难题。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