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昌担任民进党主席后,为了补修国际与两岸关系学分,指示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举办多场学者座谈会。台湾《旺报》今日刊载社评指出,在苏贞昌的领导下,民进党开始学习并了解大陆,试图从两岸研究单位找寻双方对话的政治基础,这当然是一件可喜的现象,但必须先体察自己的两大“误区”。
社评摘编如下:
苏贞昌担任民进党主席后,为了补修国际与两岸关系学分,指示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举办多场学者座谈会,会中如“苏同学”般认真聆听、勤作笔记,显示苏贞昌已认知大陆的崛起与国际环境的剧烈改变,将本质性改变两岸关系及台湾前途,愿意开始认真学习。
长期以来,民进党坚持“台独”理念,始终在“仇中”、“反中”、“和中”的选项间挣扎,政治领袖不与大陆交往,也不认真思考大陆与两岸关系,党内更缺乏“知中”的幕僚与干部,今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吃尽两岸政策的亏,迫使蔡英文在败选检讨中正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重要性,鼓励党员多到大陆交流,以达到了解大陆的目的。
苏贞昌在接任党主席后,由于对两岸关系缺乏了解,并不能提出具体的两岸政策主张,甚至在接任党主席的重要宣示性演说时,继续痛批国民党“卖台”,完全否定过去4年来两岸交流所建立的成果,让人怀疑民进党又回到“仇中”与“反中”的时代。
在苏贞昌的领导下,民进党开始学习并了解大陆,试图从两岸研究单位找寻双方对话的政治基础,这当然是一件可喜的现象,毕竟在两岸交流的大时代,一个有“执政”机会的主要反对党如果继续对两岸关系采取漠视的态度,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绝对无益。
其实,民进党想要了解大陆,必须先体察自己的两大“误区”,一是对外未能客观正视“大陆崛起”,对美国与日本抱有幻想,在制订两岸政策时不是从“大陆因素”与“两岸因素”思考,反而是从台、美、日关系着手。陈水扁时代就希望建立台、美、日“价值同盟”,结果不但没法建立,弄到陈水扁“执政”后期还不断遭到美国小布什政府的斥责。
第二个“误区”是对内,民进党未能全面正确把握台湾主流民意的趋向,低估国民党赞同“九二共识”的威力。蔡英文在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架构后,缺乏进一步的论述,反而大力推销更模糊的“台湾共识”,这是蔡英文无法走完“最后一哩路”的缘故。
苏贞昌学到了蔡英文的“教训”,从竞选党主席开始就试图在两岸关系上有所作为,可惜的是过去他对两岸关系欠缺了解,以致于提出的两岸政策看法不是片段式的,就是复制前人,也同样陷入“两个误区”当中,很难建立对话所需要的互信基础。
苏贞昌愿意从了解大陆做起,假以时日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应该会更完整而明确,这对两岸关系与台湾前途是一桩好事。我们期待“苏同学“能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端出大菜。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