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发表评论员林淑玲的社评文章,分析民进党败选后的检讨。社评指出,蔡英文败选后两岸政策检讨喊得震天响,最后如果还是文字游戏大赛,毫无意义可言。社评直言:时间不是站在民进党这方,机会、优势也愈来愈少,败选后的绿营很急,但光急也没有用,只有停止文字游戏,面对现实才能自救!
社评摘编如下:
民进党选举前后端出将以“九二精神与大陆沟通”的说法。这不是刚起锅的“新菜”,陈水扁2000年520上任的2个月后就提出“九二精神非常重要”的说法,12年过去,民进党原地踏步,蔡英文败选后两岸政策检讨喊得震天响,最后如果还是文字游戏大赛,毫无意义可言。
1月14日选举前两天,蔡英文重要幕僚萧美琴主持蔡总部国际记者会,告诉国际媒体,并没有所谓的“九二共识”,92年发生的事情是“九二精神”,而“九二精神”是指agree to disagree(没有共识的共识)。选后,民进党民意机构党团干事长蔡煌琅召开记者会也表示,“九二共识”不存在,但“九二精神”确实存在。
不论是萧美琴或蔡煌琅,他们讲的都是12年前的老梗。陈水扁2000年7月在陈水扁办公室召开的记者会就提到,“‘一个中国’的问题,在1992年两岸两会曾有讨论,但是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尽管没有一致的共识结论,1992年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特别提到1992年的精神就是‘对话、交流及搁置争议’。”民进党同一套说法,竟用了12年。
根据相关脉络分析,蓝绿最大差距在于,国民党的“九二共识”认为两岸是以“一中各表”为共识;民进党所谓的“九二精神”是两岸没有共识。蔡英文选前选后都没有进一步阐述“九二精神”内涵,民进党强烈批判蓝营,蔡版的“九二精神”里装什么没人知,远不如陈水扁12年前至少还说“1992年的精神就是‘对话、交流及搁置争议’”。
但不论是陈水扁版的“九二精神”还是蔡英文版的“九二精神”,都只是为了应付外界的压力,勉强套用“九二”两字。陈水扁喊出“九二精神”后来摇身一变,与李登辉竞逐“台独教父”之名。蔡喊出以“九二精神与大陆沟通”,既然“九二精神”内容空无一物,如何做为沟通基础?若只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沟通,何以须要套个“九二精神”的外衣?这说来矛盾。
由此可见,民进党选前选后的说法,还是脱不了文字游戏。这方面,民进党要角每人都有一套,例如谢长廷去年主张以“宪法共识”取代“九二共识”,吕秀莲喊出“九六共识”,苏贞昌比蔡英文更早抛出“台湾共识”。但总结,这些所谓的“共识”与“精神”都只是自己讲给自己听的,要处理两岸议题,要双方都有共识,才叫共识,绿营要角的文字游戏,只是自己和自己有共识。
选后迄今,民进党上下都说两岸政策应检讨,其中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讲得最白:“民进党的最后一哩路是什么?就是两岸问题,全党都知道这次会败选就是两岸政策,让民众不放心。”陈水扁主政时期前政务官游盈隆也公开呼吁民进党要深刻反省,否则将陷“不可能赢的情境”。
然而民进党知道两岸政策要检讨,和愿意务实面对是两件事,就像包括蔡英文在内,有些人就认为,接受“九二精神”已经是向中间移动。或者只是想换个名词,却换汤不换药,就如同蔡苏的“台湾共识”,谢吕的“宪法共识”、“九六共识”,基本上都是回避承认“一中”的“变体台独论述”。
不愿接受“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民进党处理两岸议题最大障碍,只要这个核心不变,以现在的两岸关系、国际情势,民进党再多的检讨都是白费工。过去以来,民进党每隔几年就要来一次两岸政策检讨,1999年因应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推出“台湾前途决议文”时,自认是务实的两岸政策,这次扛着“台湾共识”参选的蔡英文也被绿营内部认为是“理性、中道、务实”,实际上还是文字游戏的堆砌。
时间不是站在民进党这方,机会、优势也愈来愈少,败选后的绿营很急,但光急也没有用,只有停止文字游戏,面对现实才能自救!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