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论分析民进党的两岸政策。社论明确指出,民进党应检讨两岸路线,不应回避。
社论摘编如下:
2012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呼声甚高的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蔡英文,最后不但功败垂成,而且还是以6个百分点吞下了败绩。这样的差距标示出,民进党未来要成为“执政党”,最大的障碍不在于选举的战术层面,而在于民进党僵固的意识形态;民进党能不能勇敢转型,走向务实的两岸政策,攸关的不只是台湾的未来,也攸关选民敢不敢放心的将政权交给民进党。
确实,这样的选举结果,对民进党是很难堪的。在竞选过程中,蔡英文多次批评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不但“伤害台湾主权”,而且只照顾大企业利益,没有顾及大多数升斗小民的生活;但是马英九仍然赢得过半支持,显示多数选民并不接受民进党这套简化、扭曲的论述。
如果民进党对台湾的民主有起码的信心,他们应该了解,不可能会有过半选民支持他们口中批评的政权。事实上,这次的选举就是对“九二共识”的一次民意测验,多数民众既要尊严、也要两岸和平共利,而“九二共识”正是可以兼顾二者的最适模式;同时,选民同意现任者连任,显示的是,台湾地区发展方向并未偏误,他们对现状还算是满意的。
所以,台湾的民意已作出判决,民进党要如何解读至为重要,无心或蓄意的错误解读,对一个政党的发展,将有致命的后果。例如,深绿阵营如果认定蔡英文之所以无法将南部选票极大化,完全是因为她不像陈水扁当年那么“冲”,未来的民进党可能又要受到“极独”路线的绑架。
其实,民进党领导人很清楚,这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主要战场就在中间选民。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识”,但“台湾独立”这样的字眼,也在绿营选举场合绝迹,蔡英文提出“台湾共识”,某种程度就是试图以模糊化来兼顾深绿与中间选民;但“台湾共识”没有实质内容,反而让中间选民无法放心,不敢轻易的空白授权。因为,选民在2000年时已经给民进党一次机会了,陈水扁在该次选举提出“新中间路线”、就职时还宣示“四不一没有”,却不到4年就全盘推翻,还试图走“法理台独”的“极独”路线;殷鉴不远,蔡英文如果当选,民进党是否能走出僵化的意识形态,选民显然没有信心。
所以,这次选举结果的另一个教训在于,未来的民进党不可能靠选举来带动转型,他们一定要在选举时提出清楚的两岸政策;蔡英文担任党主席4年来,刻意回避两岸政策讨论,也许一时之间让民进党维持表面的和谐,但这样的模糊化,却无法说服理性的中间选民。
从选后的一些反省声浪中可以发现,民进党务实派有抬头的迹象。例如,民进党中常委段宜康呼吁民进党应诚实面对“九二共识”,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令人忧虑的是,蔡英文卸任后,民进党将于5月进行党主席选举;观诸以前的例子,民进党经常在权力竞争时,以路线之争作为斗争工具;如果党内有人刻意讨好深绿来赢得党主席职位,未来的民进党可能更走向“极独”,更不利“执政”。
当然,发展也不必然全是悲观,至少未来两年没有选举,志在政途的中生代,也许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好好讨论民进党的两岸路线。这很困难,因为民进党内的中间派与“极独”,目前连基本的共识都没有;但这是一定要做的事,否则,民进党可能突破不了蔡英文的障碍,永远和“执政”无缘。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