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双英”对决态势成型后,马英九、蔡英文二人的搭档人选亦即副手问题浮上台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学者杨昆福23日在华广网刊载文章指出,马英九、蔡英文在选择副手时,主要有“互补性”、“加分”和“制造议题”三方面的考量。
全文摘编如下:
2012“双英”对决态势成型后,马蔡二人的搭档人选亦即副手问题浮上台面。面对副手议题,这段时间以来坊间多有热议,各种组合研判层出不穷。不可讳言,选择合适的搭档人选对于马蔡二人在决战2012中将发挥重大作用。而细察副手议题的发酵过程,笔者认为马蔡在选择副手人选不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马蔡选择副手人选“互补性”是重要考量。
众所周知,民进党自成立伊始便以“本土政党”自居,并极力将国民党塑造成“外省党”以及北部党,在所谓台湾“主体意识”越发浓厚的情势下,国民党为扭转不利局面摆脱和去除背负上的“原罪”,不得不调整策略以期贴近选民并赢得他们的支持。而在此种情势之下以及思量如何应对民进党正在进行或可能做出的政治操作,国民党需把握选战整体布局,调整因应策略,才能在选战中少失分或不失分甚至加分。反映在副手人选的选择上,势必会考虑互补性较强的人选。由于马英九是外省籍,因此副手人选不可能再由同为外省籍的人士来担当,本省籍定是首选。一方面,可防民进党悠悠之口,避免给后者以口实并借机操作“族群议题”,向选民营造“外省党”打压本土党的假象。另一方面,可争取更多选民特别是中南部选民的支持。
在地域性考量方面,由于“北蓝南绿”的政党格局已经成型,而国民党为赢得选举,不可能只固守浊水溪以北的选票,因此为了避免造成“北部党”刻板印象的持续深化,副手人选以出身中南部的人士为佳,方可起到平衡南北的效用,从而更大限度地争取南台湾选民的认同与支持,这是包括马英九在内的国民党所有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候选人所面临的共通问题。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