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台湾年金改革的大乱斗中,台当局“环保署”悄悄地把包含塑化剂等第4类毒性化学物质的名称“去毒化”,以后要改称“关注化学物质”。台湾《中国时报》21日发表评论说,这个举动引发民众不解与恐慌,就像“卫福部”在3月突然宣布将部分蔬果的农残留容许量,大幅放宽甚至达欧盟标准的千倍以上一样,外界实在难以理解,蔡当局到底在想什么?
台当局“环保署”解释,因为有些毒性化学物质的数据不足,不确定是否真会对环境或人体造成危害,所以将名称里的“毒性”字眼去除。“环保署”还强调,改称“关注化学物质”后,管理的强度不会改变,而且会引发食安问题的9种塑化剂,改列为第1类或第2类毒化物列管,不会改列关注化学物质类别。
“环保署”还真体贴!问题是,与健康、安全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只怕不够严格,哪有主管机关害怕民众会“太小心”的呢?“环保署”对改名的解释根本不合常理。而毒性物质的名称除了便于管理外,还有重要的“识别”与“提醒”功能,当业界或是民众看到“毒性物质”这样的名称时,自然而然会提高警觉,不去使用或是避免购买。改成“关注化学物质”这么拗口的名字后,就算台当局自称会用一样的标准管理,但民间有几个人搞得清楚?
更何况,不只食品会有含塑化剂的问题,生活用品、儿童玩具、食器等都可能有,对人体也会造成伤害,难道台当局“环保署”认为只要食品里的塑化剂不改名就没有问题吗?以台当局松散的管理能力,以前叫毒性物质时,塑化剂就已无孔不入,改成关注化学物质后,只怕连主管机都懒得关注了,台当局“环保署”说管理强度不变,谁相信?
农药残留容许量放宽、塑化剂不再叫毒性物质,台湾社会越来越毒,大家自求多福。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