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暗夜里的台湾文学之光

2015年10月30日 09:24: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当下,在台湾的书店里要找到他们的作品并不容易,连他们的名字也已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然而,回顾台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以他们为代表的台湾优秀作家闪耀的民族精神之光,应当被重温,被纪念。

  在新竹清华大学荣誉教授吕正惠等学者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那长达半世纪的时代暗夜里台湾最亮的文学“星光”。

  赖 和

  赖和,台湾彰化人,1894年出生,隔年台湾被清廷割让日本。

  台北医学校毕业后,赖和就职于嘉义医院,因无法容忍日本医生和台湾医生间的不平等待遇,回到故乡开设“赖和医院”。1918年,赖和前往厦门,供职于鼓浪屿上的博爱医院。在大陆期间,他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返台,参与领导台湾文学改造。

  发轫于192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运动,是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文化斗争和思想启蒙运动,而赖和正是这一运动的先觉者与主导者,加上他的医师身份,因而被誉为“台湾的鲁迅”。

  赖和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诸多方面,许多作品反映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其创作于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最长的一首诗《南国哀歌》,为纪念雾社抗日起义所写,揭发、谴责殖民者以先进武器屠杀少数民族同胞:“兄弟们来!/来!舍此一身和他一拼!/我们处在这样环境,/只是偷生有什么路用/眼前的幸福虽享不到,/也须为着子孙斗争”……

  由于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赖和曾两次被捕入狱,年不过50离世。

  杨 逵

  杨逵,1906年生于台南,1924年赴日留学,1927年返台参加组织农民运动,1935年创办《台湾新文学》月刊。因为登载许多抗日文学作品,杨逵数次被捕,在日据时期共坐牢8年。

  1915年,台湾发生西来庵武装抗日事件,被捕台胞多达1957人,其中800余人被判处死刑。年幼的杨逵亲睹日军镇压起义的炮车从家门口经过,心灵被强烈震撼。后来,他读到日本人所写的《台湾匪志》,其中包括对这一事件的歪曲记载,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后来他说:“我决心走上文学道路,就是想以小说的形式来纠正被编造的‘历史’,历来的抗日事件自然对于我的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至于描写台湾人民的辛酸血泪生活,而对殖民残酷统治型态抗议,自然就成了我所最关心的主题。”

  1932年至1934年,创作了第一部小说《送报伕》。“以简洁而有力的情节,表现了台湾中下层农民在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走投无路的情景。”吕正惠说。杨逵另一部代表作是《模范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与台湾本地的封建势力联手压迫农民。吕正惠认为:“杨逵具有鲜明的政治理念和敏锐的现实感受,他的创作总是希望掌握时代与社会的大关键,一针见血地指点出来。”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