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假”字当选 台湾民众“食难安”

2013年12月13日 14:3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代表字大选”活动近日揭晓,“假”字高票当选。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指出,“假”是一个贬义字。但它竟能在56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反映了台湾民众这一年来的感受相当负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出现严重漏洞,民众“食不安”,担心病从口入,影响身体健康。“假”、“黑”、“毒”等字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台湾社会对问题食品不满、焦虑的情绪。

  评论摘编如下:

  “台湾代表字大选”活动近日揭晓,“假”字高票当选。众所周知,“假”意即“不真实”,如“假话”、“假货”、“造假”等,是一个贬义字。但它竟能在56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反映了台湾民众这一年来的感受相当负面。而入选前十名的代表字还包括“黑、毒、乱、谎、闷、混、真、醒、安、食”,其中负面字眼不仅占了多数,还“名列前茅”。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意外。过去一年问题食品的阴影始终笼罩台岛,5月至11月至少发生了17起重大食安事件,如轰动两岸乃至国际社会的“毒淀粉”、香精面包、“黑心油”等。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出现严重漏洞,民众“食不安”,担心病从口入,影响身体健康。“假”、“黑”、“毒”等字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台湾社会对问题食品不满、焦虑的情绪。

  一直以来,台湾被誉为“小吃天堂”,而且“台湾制造”又是品质保证,因而吸引了两岸三地游客登岛寻觅美食。但自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爆发后,台湾食品安全问题便犹如陷入了无底黑洞,让人看不到了结的终点:从去年的口水菜、农药大米、致癌酱油,到今年的假米粉、过期泡芙、有毒容器、抗生素鸡蛋、香精面包,乃至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黑心油、劣质米,几乎每一样都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原料。难怪有台媒慨叹:“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多少项已沦陷在“黑心商品”的乌云下?

  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在一波又一波的“食品风暴”中,竟然有不少知名商家以身犯险。例如,号称台湾米粉行业龙头的“龙口”品牌新竹米粉,在包装广告上宣称含米量达90%以上,送验结果发现含米量仅有7%至10%;过期泡芙事件的主角是拥有79年制作食品经验的老字号义美食品公司;被揭发掺杂劣质米的山水米实业公司,在岛内是第三大包装米品牌;在两岸知名度甚高的“胖达人”面包店标榜“食材天然”,但实际上面包都添加了人工香精;有30多年历史的“大统”食品公司的“黑心食油”配方最近才被发现,原来其花生油不含任何花生原料,辣椒油不含任何辣椒原料,而且还在食油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铜叶绿素。

  在短短两、三年间,台湾问题食品层出不穷。这到底是偶然现象,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必然结果?到底是相关法规不完善,还是执法不严,又或是因技术、设备问题而根本就检验不出食品中有毒有害的添加物?对于这些人们心中的疑惑,台当局必须认真反省、好好检讨、加强监管,以挽回台湾食品的信誉。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