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标大师在台北
丰年乐
瘦小、黝黑、家常衣裤,廖洪标看上去像街上擦肩而过的一位退休工人。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冠盖云集的“石湾陶魂”开幕式上,作为主角的他最朴素、谦和、不起眼,在惯常的社交套子中有点茫然和无措。轮到他讲话,他说:“我不会说话,只会念稿”,掏出一张纸,中规中矩地对着麦克风,一长串感谢的名单:收藏者、策展人、摄影师,只有一句脱稿而出,却给记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些(指展品)都是我的心血”。
廖洪标是有福的,因为他的心血凝结而成的,是足以令人走到他面前恭恭敬敬喊一声“大师”的陶塑,这些作品足以跨越他的个体生命和眼前的热闹,流传后世。
台北历史博物馆6月28日至8月11日展出“石湾陶魂——廖洪标陶塑艺术展”,来自广东的廖洪标的40件陶塑作品,令以陶艺文创为自豪的台北惊艳。廖洪标的作品传递出一个信息:最朴素的,可以是雅致的;最传统的,可以是最有想象力的。
在廖洪标的透明釉观音像前,如果你静心与塑像对视,会突然发现细细一线的观音眼睛里有双眸闪动,而且有眼神光笼罩住你,令你一刹那接近温柔慈悲,很多已经漠然的道理和感情回归身心。此时,眼前的艺术最重要,窗外池塘里的荷花最重要,而平日里很重要的一些东西变得模糊起来。有些东西,你以为它必须,它也许是虚妄。
这是廖洪标的观音像给我的体验,而另一位流下眼泪的参观者看到了什么,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陶土如何通过廖洪标的手凝聚成这样的观音:一手倚石,一手搭膝,长裙裸足,高髻袒胸,一只脚踩盛开莲花,庄严;一只脚弯跨石上,自在。而庄严自在不只是靠造型成全,靠的是丝绸质感的衣纹、粒粒饱满的珠串、千丝万缕的发式、光泽如生的皮肤。这样一座塑像,当你与她相遇,已视她为菩萨。
给塑像以生命,这要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技艺,也要有常人无法抵达的生命体验。廖洪标的释迦牟尼像,没有众人印象中的庄严圆满,而是赤裸上身,筋骨毕现,垂肩低首。我一边看塑像一边打量同样瘦削的廖洪标,想,这个面貌平凡的老人心中有一个大不相同的佛祖,他又有惊世的勇气将心中的佛祖呈现出来。他的佛祖与芸芸众生的苦难交缠,但却面目安祥,额头光洁,打坐的赤脚和虽松弛但仍保持的手印传达出信仰的光辉与力量,仿佛告诉世人,苦难可以不令人折腰,可以令人贵重。
[责任编辑:张洁]